在西安藍田通用機場首飛的HH-100,非常值得關注。
雖然還只是驗證機,但該無人機成本低、噸位大、商載高、全國產的特點,已引發不小的轟動。行業觀察人士指出,“HH-100就像一輛空中卡車,一旦投入應用,可提高時效、降低成本,必會對物流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何以如此判斷呢?
此前有過測算,重載無人機的物流成本,可以接近傳統卡車物流成本的1/5。對于城市支線物流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推進的藍海市場。
曾參與順豐某大型無人機項目的一位人士,向鎬媒體·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表示,陜西航空航天科研和產業基礎好,無人運輸生態充滿期待。在競爭方向上,不需要與順豐、美團等競爭中小型無人機研發,而應深耕大型無人運輸機領域。
其同時建議,圍繞中試基地等產業服務配套,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
譬如,大型3D打印設備、數控機床等對無人機企業很有用,但價格貴且使用次數不多,如果政府能主導設立國家級工程中心、中試基地,打造為全行業服務的生態,其實不需要各種政府投資基金,也能吸引和留住很多企業。
萬億市場呼之欲出
低空物流配送是低空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于低空經濟,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將地面上的汽車運輸活動“搬”到了空中,并且,是Plus版。相對于eVTOL的“空中出租車”,以HH-100為代表的重載無人機則相當于“空中卡車”。
據官方信息,HH-100由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發,最大起飛重量2000千克,商載700千克、滿載航程52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300千米/時,未來還將開發5噸級、10噸級系列產品。
單說數字,沖擊或不明顯。
進一步舉例來看,西安到榆林地面里程大約560公里,物流車至少需要6小時左右,如果使用HH-100,時效可將降低至兩小時左右。
至于成本優勢幾何,尚無明確的公開數據。
但多維資本202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或可稍作參考:據測算,以深耕大型無人機物流及飛控領域的拓攻自主研發的XC-650固定翼大飛機為例,將其和福田歐曼卡車相對比,無人機物流每100公里的成本僅為65.7元,而傳統卡車物流為303.6元,大約是無人機物流的4.6倍。
在政策推動下,安徽、浙江、廣東等地已紛紛開通低空物流航線,長三角的落地應用場景。譬如,杭州補貼支持低空物流配送試點航線的同時,提出“要在2027年低空物流總量進入全國前5位,低空飛行量超過180萬架次/年”的目標。
物流作為低空經濟商業化最順利、落地最廣泛,以及未來市場最大的應用場景,眼下已是普遍共識。相關機構數據顯示,到2035年,中國僅無人機物流行業產值,即可超過萬億元規模。
當然,低空經濟不止航空物流。
除了產業鏈上的研發、制造、基建等環節之外,表現在應用端,如森林草原滅火、救援物資投送、應急中繼通信、人工影響天氣,以及空中通勤、旅游觀光、農林作業、工業巡檢等場景,均大有可為。
回想近兩年,低空經濟概念股爆火,大量創業企業融資動作不斷。
具體到西安,諸如愛生、因諾、羚控、日昇、遠超等,涌現出一批市場化代表企業。底蘊深厚的軍工企業,也紛紛入局,除了上述HH-100,再如“九天”系列重型無人機亦備受期待。
尚無成熟機型出現
圍繞低空物流,其實市場探索已久。
順豐是較早(2013年)踐行無人機物流的企業之一,后來成立的豐翼科技,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無人機運營(試點)許可證的企業。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2023年,豐翼無人機在深圳飛行超28萬架次,運輸貨物重量69噸,飛行時長2.3萬小時,飛行里程85.7萬公里。
低空物流主要分為兩個賽道。
其一是載重量為公斤級的小型旋翼無人機,圍繞快遞、外賣等末端配送場景,順豐、京東、圓通、中通、韻達、美團、餓了么等均有布局。
其二是噸級以上的載重大型無人機,主要應用場景為城市支線物流,相對而言尚處藍海。
2018年,最大起飛重量5.25噸,最大載重1.5噸的飛鴻-98首飛,可以說是中國無人航空運輸領域一次巨大的嘗試,但自首飛后就長期沒有動態;同年,研制出起飛重量達3.4噸貨運無人機的朗星無人機,如今已銷聲匿跡。
此后,陸陸續續有類似的大噸量級無人機首飛消息傳出,大多沒有后文。
因此,HH-100被關注的同時,同樣也引發擔憂。
目前,以峰飛航空、山河星航、天域通信、騰盾科創、白鯨航線等為代表的民企,以及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國家隊均在探索大型物流無人機的落地,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還尚未出現成熟的機型。
兩個月前,白鯨航線W5000首架機開造儀式舉行,W5000設計最大商載達5噸、最遠航程2600公里,基地預計年產能達120架,首架機預計2026年下半年實現交付。這大概率是目前網絡可見的最大商載量級無人機,但具體成果尚待兩年后才可見分曉。
“大型貨機的設計、研發相對復雜很多。幾家大型快遞公司都有自己的設想,但苦于沒有合適的機型,以及實用價值目前來看并不是很高。”上述人士表示,大概還需等待3-5年,可能出現成熟機型,但今年就會陸續有各式各樣的無人機開始做實驗。
陜西應加快構建生態
低空經濟是陜西的重要機會。
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從多個關鍵維度對各地低空經濟資源進行了對比。
2019-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專利有效集聚TOP50城市中,西安排名第6;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航空專業院校分布中,陜西以共計8所排名第1;截至2024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TOP50城市中,西安排名第6……
綜合多個渠道的數據來看,北京、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在低空經濟賽道更具優勢。
鎬媒體·鎬京筆記數月來亦積極調研低空經濟,與多家機構與業內人士進行交流。從掌握到的信息來看,西安的發力方向,或將首先放在空域規劃、飛行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引進計劃、各開發區的主要任務等方面。
與此同時,西安能否拿下第三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的牌照?首條低空運輸航線何時規劃投用?600m以下空域什么時候放開?低空飛行報批常態化屬地管理何時實現?等等關鍵課題,亦值得密切關注。
具體到低空物流,同樣需要深入謀劃。
鎬媒體·鎬京筆記與一位曾參與順豐某大型無人機項目的人士對談,其從企業自身訴求出發,描述了自己對西安無人運輸生態的期待。
“大型的3D打印設備、數控機床等對無人機企業很有用,但這些設備對企業而言比較貴,且所用次數不會太多,如果政府能主導設立國家級工程中心、中試基地,配置這些設備為全行業服務,其實不需要各種投資基金,也能吸引和留住很多企業。”
在競爭方向上,該人士認為,西安有豐富的大型運輸機研發經驗,有一飛院,也有蒲城等機場,再加上航天航空產業基礎好,不需要與順豐、美團等競爭中小型無人機研發,反之更需要深耕大型無人機領域。
(圖片來源:航空工業、豐翼無人機官微、中航西飛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