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與北京民俗專家萬壽香老師一起吃飯,老師曾經提到一家成立于民國,至今已經消失多年的川菜老字號—浣花春。當時就對這家店涌起憧憬,要是能恢復一些老式經典川菜,不知道是個什么滋味。
沒想到,如今這件事已經有人在做了。收到聚德樓張總邀請的時候,還是挺驚訝的,實地一去,驚訝變成了驚艷。
浣花春,據說成立于1918年,是民國北京城內,率先標榜成都風味的專門川菜館。當年的民國大家胡適、陳獨秀、魯迅、李大釗、等等名人,都曾經是浣花春的座上常客。尤其是陳獨秀,1919年在浣花春吃完飯被捕;出獄當天,再次直奔浣花春,與一眾好友共賀出獄之喜。
當年的浣花春,可謂聲名遠揚,各種風云人物輪番捧場。可惜時局動蕩,最終成過眼云煙。
如今,聚德樓的張總再次把這個民國老字號挖掘出來,讓我們也能透過這些經典川菜,略見當年的繁華一二。
【竹蓀肝膏湯】
一道高級的國宴菜,湯鮮味美,肝膏細嫩,入口即化。也是流傳多年的一道川菜經典。
做這道菜,要下很細的功夫,用刀背將動物肝臟錘成肝汁,中間還要去掉筋管,現在能做這道菜的川菜館子已經不多了。
再將肝汁調味,蒸制成型。肝要好,湯更要好,浣花春用的是精心熬制十二小時的高湯,湯底清澈透亮,味道濃郁鮮美。
對于講究的食客,這也是一道二湯菜。所謂二湯菜是在兩道熱菜上過之后,上的一道湯菜,用來平衡味蕾,承上啟下。
【藿香桂魚】
這道菜,我之前在四川吃過一次,但僅僅一次,當時的味道至今還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縱然多年之后,已經吃過大大小小飯館,不同菜系,不同口味的無數條魚,這道藿香桂魚,仍在我心中擁有獨特的位置。
藿香獨特的芳香能抑制魚的腥味,辣椒,豆瓣酸豆角,讓味型更加豐富。交雜著鮮味,辣味,甜香味的復合口感,使人頓時胃口大開。
在北京,能吃到藿香桂魚的餐廳,據說也只有浣花春一家。
【合川肉片】
據說鍋包肉是粗曠的東北菜中少有的“女士菜”,酸甜酥脆的口感,可可愛愛。那么這道合川肉片可以說就是麻辣當家的川菜中的“鍋包肉”了。
與鍋包肉的做法類似,食材都是純瘦的里脊肉,裹上淀粉炸制金黃酥脆,淋上一層透亮的澆汁。但口感與鍋包肉卻大不相同,鍋包肉偏酸甜口,而合川肉片偏咸鮮口。配上中間鮮紅的辣椒,更多了點四川妹子的嫵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