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市場存在近兩年的“價格戰”,或許要開始慢慢降溫了。
據多家媒體報道,大眾、豐田、本田、沃爾沃等多家車企紛紛表示,從7月起調整終端政策,降低終端優惠力度,或不再進一步降價。目前,有部分車企旗下車型的優惠幅度都有所收縮,甚至還有的車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
對此,不少網友反映,多地的本田雅閣(參數丨圖片)、思域、大眾帕薩特等車型價格方面都有所上漲。有網友稱自己所在地湖南本田全系都出現了漲價,漲幅大概在1萬元。而在廣州地區,本田思域燃動版的價格與6月份相比也上漲了1萬多元。
要知道,這幾年來,“價格戰”似乎一直都是汽車市場的主基調,而且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很多傳統燃油車企更是撕得“頭破血流”。比如說豐田卡羅拉,由于銷量一直上不去,后面淪落到7萬多賤賣的程度。而在本田這邊,神車思域在終端市場的優惠超過了5萬,一代經典雅閣更是降幅超過了7萬,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然而,在汽車市場如此“內卷”的當下,這些傳統燃油車企竟然開始了“價格保衛戰”,這還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實上,車企們之所以要實施“價格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為了提振銷量。畢竟在新能源汽車也不斷降價的背景之下,大多數傳統車企更難有反擊的能力,而面對著顏值、空間、配置、智能、動力等方面都要更優異的國產電動車,同時別人在用車成本上還便宜得多,燃油車也只好“大降價”,才能夠更好地維持自己的份額。
不過,“價格戰”不僅有利也有害,更別說這種已經持續了近兩年的無底線降價,久了的話就會像“慢性毒藥”,會危害到整個行業的發展。此前曾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價換量”的價格戰是行業步入深度競爭的既定事實,但“價格戰”的做效僅限于短期。
一方面來講,進入2024年以來,不少主流車企的降價也變得很夸張,而諸如A這樣一線豪華品牌的加入,更是在無形之中給了很多人錯覺,那就是其他車型還會再降,所以早買就很有可能會當冤大頭,這也導致一部分還在“持幣觀望”。再加上經過三年疫情的影響,消費者變得更加精明,不是剛需的話他們肯定不會輕易就買汽車這樣的大宗商品,大家的消費激情不高,也導致汽車行業非常艱難。
BB
從實際的銷量情況來看也確實如此,盡管車市整體的銷量在上漲,但若是將傳統燃油車企的銷量單拎出來,你會發現絕大部分都在下滑。從乘聯會給出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廣汽本田的銷量下滑了28.28%,廣汽豐田銷量下滑15.7%,一汽豐田銷量下滑了12.1%,東風日產銷量下滑了4.4%……
另一方面來講,降價會削減利潤,這也讓不少汽車廠商與經銷商頗有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感覺。而要想真正在市場中生存下來,光靠降價來應對,其實就是拉低了競爭法則,只解決了一時的問題,對于長久之后的發展完全想都不想。而要想遏制車市的下滑,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激情,“價值戰”才是最靠譜的,圍繞“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通過先進技術降本、新產品拉動、優質服務來保持消費者粘性。
毫無疑問,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新能源變革,這種快速的轉變也壓得很多燃油車企喘不過氣來。但在壓力之下,價格戰并不是長久之計,而且燃油車本身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回歸產品質量、理性定價才是關鍵。不過,沒買車的消費者不用著急,因為如果漲價后導致庫存車增多的話,未來還是很有可能再次掀起新的“價格戰”,不是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