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寶馬又惹眾怒了。
回想2023年4月,寶馬冰淇淋事件爆發,對國人的歧視,讓寶馬站上了風口浪尖。9月份,寶馬集團奧利弗·齊普策姍姍回應說:“中國市場是未來所在”。而這才過去一年的時間,寶馬4s店又換回了曾經的嘴臉。不但拒絕交付汽車,而且必須加價。要注意,這件事,并不是個別寶馬4S店。
根據藍鯨新聞的報道,近一段時間,包括重慶、鄭州、深圳、蘇州、東莞等多個城市的寶馬4S店,紛紛開始向預定寶馬i3的消費者加價,加價幅度從1萬元到3萬元不等,甚至還要強制更改成分期按揭的金融方案。
這是把中國的消費者當傻子么?
大家敞開門走生意,你說出爾反爾,就出爾反爾,難道寶馬在中國,還能無法無天不成?
一、買車這3個坑一定要規避。
在評論區,不少消費者都在抱怨,明明就是同一家寶馬4S店,銷售人員的表態卻南轅北轍。有的銷售人員說沒車,有的說車停產了,再后來又改口說,本來應該有的配置沒了。
這里,咱們來點務實的,咱們是君子,但也要防小人。買車簽合同,一定要注意下面3點:
第一,大家在訂車前一定要注意,簽訂的購車合同,一定是正規的合同版本,而不是銷售人員隨手寫在紙上的那張。
第二,簽訂合同前一定要詳細詢問合同的執行標準,比如違約條款、銷售信息反饋機制等等,然后在合同中寫明。
第三,合同一定要備注好,如果交車延期,必須退款、賠償。最后,要注意了,一定要找大品牌4S店。大公司更注重口碑,銷售人員如果真的有“多動癥”,那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二、不要輕易支付定金。
另外,之所以這些消費者會被寶馬4S店拿捏,99%的原因都是提前交了定金。
可以說,交定金買車,就是汽車行業可以不負責的把柄。交定金買車,和交定金買期房,沒有任何區別!
那么,定金機制從哪傳過來的?我們老祖宗就有了。
定金機制起源于古代的茶館茶肆。那時候,茶館茶肆的經營規模,完全靠“茶桌”來決定,而每張茶桌的容量,又要靠茶博士的業務能力來決定。
所以,想要自己能攬到更多的生意,就得會做茶,而想要保證做茶的效率,就得在茶博士下邊,再多請幾個跑堂的。如何把跑堂的留住呢?當然是支付定金了。于是,這個“定金”制度,流傳下來了,直到今天,依然在汽車銷售行業流行。
定金有什么危害呢?你得付出定金,銷售人員才能鄭重地為你服務,但定金一旦支付,很多合同細節,銷售人員反而開始摳字眼、蒙混過關了。
很多消費者交了定金后,到4S店看車,銷售人員往往只會拿出合同來,指一下車標,然后在合同上簽字。合同上的條款,甚至不提供修改權限,即便是合同違約方,也沒有修改的權力。
這種“只進不出”的定金機制,讓銷售人員不再擔責,反而讓銷售人員覺得交定金買車的消費者,都是“冤大頭”。
三、結語。
其實,寶馬的案例不止這一例,很多汽車4S店,都有類似的“霸王條款”。只不過,寶馬的案例,受到的關注度更高。畢竟,寶馬是行業的巨頭,它的錯誤示范,可以給整個汽車銷售行業樹立一個反面教材。
所以,各位買車的朋友,一定要留意本文總結的教訓,謹防掉入“霸王條款”的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