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以色列與“抵抗之弧”各路武裝之間的沖突可以說是愈演愈烈。就在19日胡塞武裝使用無人機突襲以色列重要城市特拉維夫之后,以色列為了挽回“顏面”,同時也為了給民眾一個交代,馬上組織了兵力長途奔襲也門胡塞武裝實控區。
7月20日,以色列空軍出動了大批戰機,突襲了胡塞武裝實控的也門北部地區荷臺達港的一些設施,并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本期內容,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事兒。
首先,客觀上說,以色列空軍這一手從軍事的角度上說的確是可圈可點的。要知道,以色列空軍是沒有大航程的轟炸機的,以色列海軍也沒有航母。以軍只能是動用戰斗機從本土的機場出發,進行長距離突擊,飛到也門北部進行空中打擊。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出,從位于地中海東岸的以色列到位于亞丁灣北岸的胡塞武裝實控區,中間的直線距離至少有1700-1900公里以上,往返則要3000多公里,考慮到沿途各國不可能為以色列戰機提供中途休憩的機場。因此,以色列空軍的飛行員這回應該是一口氣飛了個來回,在中途還要進行軍事行動,這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以色列空軍最適合進行這樣的遠程轟炸行動的,也就是被稱為“聯合打擊戰斗機”的F-35I戰斗機了。據以色列方面的消息稱,以色列空軍這回是出動了包括F-35I和F-15在內的戰斗機12架,擅長空中作戰的F-15應該是用于護航的。那么,我們知道F-35戰斗機的作戰半徑不過僅有1000公里上下,在沿途各國不會提供機場的情況下,以軍的F-35是如何完成往返3000多公里的打擊的呢?據以色列自己說,是以軍出動了KC-707加油機進行保障,但是考慮到以軍一共只有6架這種飛機,保障機隊不一定夠用。因此外界分析人士認為,以軍此舉很有可能得到了美國的幫助。
還有一個點非常值得注意。要知道,從以色列到也門,中途會經過大量的阿拉伯國家和同情巴勒斯坦的國家,紅海兩岸有約旦、埃及、蘇丹、沙特等國,這些國家要么擁有美制愛國者導彈,要么擁有蘇制薩姆-6防空導彈。那么既然如此,出于阿拉伯世界的“反以”事業,為何這些國家不對胡塞武裝進行通報,以讓其做好準備呢?
這很有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則是以色列的F-35戰斗機的隱身能力太強,導致沿途各國的防空系統壓根沒發現以軍的行動;二來是胡塞武裝本身與這些國家也不是很“對付”,就比如沙特就曾經與胡塞武裝產生過直接的軍事沖突,直到沙伊和解之后兩邊的沖突才算停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以色列的行動結束之后,沙特國防部馬上就站出來撇清關系,表示沙特沒有參與對也門荷臺達的襲擊。這其實可以被看做是沙特在“避嫌”。
雖然從事情的本身上看,以色列空軍這一手堪稱漂亮。但是實際上,從更大的角度上看,此事對于以色列而言或許并非是好事。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引起胡塞武裝以及“抵抗之弧”的報復,使得以色列更加難以招架。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對于胡塞武裝而言,以色列其實是沒啥好辦法可以反制的。就拿此次以色列空軍的這個“長途奔襲”而言吧,以色列空軍為此至少出動了12架戰斗機,應該還有一定的保障用飛機,往返3000多公里,這其實不論對規模并不是非常大的以色列空軍的戰機和人員都是很大的消耗,偶爾來這么一回還可以,要是隔三差五就這么來的話,那么以色列空軍其實是扛不住的。
而相反,胡塞武裝本身就是武裝組織出身,鉆山洞本就是“家常便飯”,也壓根就沒太多的大城市,工廠等設施。因此,以色列空軍要是經常這么玩,其實是很虧的。
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裝由于背靠伊朗這個中東工業強國,其無人機和導彈其實是可以源源不斷進行補充的,而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海法等都是五光十色的大城市,這些城市是搬不走的。因此,對于胡塞武裝而言,襲擊以色列的“性價比”是很高的,而被以色列空襲的損失則可以承受。畢竟,就連美國、英國親自下場空襲胡塞武裝都沒能起到什么太大的效果,更何況是以色列呢?
而如果要是胡塞武裝之后就此事展開強烈報復(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那么以色列的處境必然會更加艱難。實際上,就在以色列空襲胡塞武裝之際,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黎巴嫩真主黨等又在對以色列本土發動襲擊。很顯然,之后胡塞武裝必然會聯合“抵抗之弧”的其余成員,對以色列本土展開直接大規模襲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