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高溫頻發,冷飲和冰制品銷量激增。便利店里的冰杯更是變身“飲料伴侶”,成為夏日消費新寵。
《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超過40%的消費者希望酒水、飲料、乳制品能在冰鎮狀態下食用,冰品的消費金額與頻率,相比2019年有10%到15%增長。
也許有人不信,認為口說無憑。只能說,他很幸運,沒有因為過食冷飲吃出病來。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足夠幸運。
如果你去咨詢中醫,大夫都會告訴你常喝冷飲、吃冰有損健康。中醫腎病學奠基人之一鄒云翔教授更是立下家規:不準吃冷飲。
因為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同氣相求,同類相應。順則為利,逆則為害?!睆闹嗅t理論看來,過食冷飲對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損傷陽氣
冷飲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讓人感覺能夠瞬間降火。但作為寒涼之物,過量冷飲攝入會耗損人體陽氣,導致陽氣不足。
陽氣在中醫理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負責制陰驅寒,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按合酿B陽”,夏季正是養陽氣的時節。過食冷飲致陽氣不足,人會面色發白、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
二、凝滯經絡、阻滯氣血
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是指人體的功能活動,其中就包括經絡和氣血。經絡遍布周身,且具有運行氣血、溝通內外、聯絡臟腑等功能。而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起到滋養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
然而,冷飲的寒性會導致經絡凝滯,阻滯氣血順暢運行,出現惡寒無汗、頭身疼痛、肢體屈伸不利、瘀血、痰飲等癥狀。
從西醫的角度上講,冷飲傷血管。對于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患者來說,冷飲的刺激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劇烈運動后大量飲用冰飲也易引發心臟類疾病。
三、對特定臟器的傷害
肺:《黃帝內經》中,“形寒寒飲則傷肺”,意為感受寒涼和飲用冷飲易傷肺致咳。
胃:“胃喜溫不喜涼”。長期過量攝入冷飲會導致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粘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容易形成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
腎:“喜暖不喜寒”,冷飲等寒性食物易導致腎為寒邪所侵,增加腎臟負擔,損傷腎陽,導致腎氣不足,進一步打亂人體陰陽調和的能力。
中醫認為,肺脾與腎關系最為密切。在生理上是子母相生之臟,在病理也互相影響。貪食冷飲會同時傷及脾、胃、腎。
另外,冷飲的危害除了寒邪,還有讓人上癮的糖。
中醫認為甜的東西傷腎。飲料中的果糖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血壓升高、血脂升高、尿酸升高、尿量增加,這些都會加重腎臟負擔,甚至誘發腎臟病。
三伏屬長夏,正是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時節。此時最佳的解暑飲料還是20~25℃溫水。它不僅能迅速解渴,擴張血管,促進排汗,降低體溫,還不傷脾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