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高考志愿填報導師張雪峰老師在直播間里分享了一個好玩的事,現在很多學校的土木工程為了招生,把土木工程專業悄悄改成了:
智能制造。
這樣做,是有前例的。
去年7月,廣州大學公布了廣東省的投檔情況,一眼望去,都是570、580這樣的高分。就連組內專業最低分,也和平均分沒差太多。只有一個例外:
規劃建筑與土木工程組。
這個組不僅專業平均分低于別的組將近20分,組內專業最低分更是拉出了100分的差距,只有453分。
大家都被這個分數驚呆了,這個分數,在廣東省的排位是21萬多。而物理類高考過本科線的人數有23.6萬人。也就是說,453分上不了一個好的民辦二本,但是可以去廣大。
上周日,河南省教育考試院發布一則通知,高校錄取之后還有學校招生名額空缺,再次征集志愿。補錄的門檻是河南理科一本線,511分。
志愿名單里,三十多所高校的土木、建筑、規劃類專業都未招滿,包括建筑老八校之一的東南大學。
十年前,有考生曾經在清華和東南之間,選擇了東南。因為他要學的是這里的王牌專業,建筑專業。
從張開濟、吳良鏞,再到孟建民、王澍,無論是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筑獎,還是中國建筑學最高榮譽“梁思成建筑獎”,獲獎者名單中,都能尋見東南校友的名字。
今年,東南大學建筑類第一次將文科生劃入建筑類招生,高情商地說:
給文科生創造更好的就業渠道。
這周一,有媒體在社交平臺發起一項投票,是否會讓孩子報土木專業,截至第二天中午,投票的8000人里,選擇不會的有近7000人。
網上,評論里,到處都是土木前輩們的勸退貼,他們說,學土木工程,品坎坷人生。
哈工大深圳校區土木工程的就業報告顯示,23屆本科畢業生,56%的學生都選擇了繼續升學。
而研究生的就業選擇,排在前列的不是中建、中鐵等建筑類企業,而是比亞迪、京東、美團、寶潔、華為、攜程等互聯網企業,緊接著是國家機關、各省選調以及市區的公務人員。
對口的建筑企業寥寥無幾。
今年哈工大本校建筑學院的招生板上,上榜畢業去向的,也是騰訊、字節、華為、小米、比亞迪等互聯網、新能源企業。
一位北理工珠海學院的老師告訴子姨,以往能招到130人的土木系在去年,只招到了13人。
然后,剛開學就轉走了三分之一。
于是,土木系的培養模式也與時俱進。去年,同濟推出了一種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的學生在2年通識教育和一年專業基礎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發展選擇其他專業輔修。比如,土木工程+數理是數理強化班,土木+力學是力學實驗班...
同濟大學的土木,也成了萬金油。
有人說,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土木的歷程:
那可是同濟的土木;
同濟的土木也是同濟;
同濟的土木也是土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