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6日,寶安縣城傳來一件大事,原本準備辭職的縣長陳樹英,去惠陽開完會返程途中竟然失聯了。一時間,寶安縣當局與其家人便到處打聽消息。不久之后消息傳出,陳樹英被粵贛湘邊縱隊俘虜了。這事傳出,惠東寶一帶的國民黨軍大為震動,在香港也是轟動一時的新聞。
《文匯報》相關報導
陳樹英其人
陳樹英,1901年生人,其父陳維周,其叔乃大名鼎鼎的南天王陳濟棠。陳樹英出身于廣州軍校,曾任陳濟棠的一集團總部直屬部隊“御林軍”的連長、營長、團長,因征戰得力而有功于陳氏集團,是“陳家軍”中少壯派的中堅人物。
陳樹英
1929年,陳濟棠開始主政廣東,掌握了廣東省黨政軍大權,人稱“南天王”。此時,陳家軍的陳濟南(陳濟堂之弟)、陳漢光、陳玉光(均為陳濟堂族弟)均在軍中任要職。陳樹英也在此時在粵軍中擔任團長之職。1933年,陳樹英調至江西,參與圍剿蘇區。抗日戰爭時期,陳樹英擔任國民黨軍四九旅六二七團團長(后又擔任獨立旅第一團團長),駐守羅浮山,參與東江一帶的抗日斗爭。1941年曾參與克復博羅、惠陽等地的戰斗,履立戰功。
陳濟棠
陳濟棠(1890—1954),字伯南,廣東防城人,粵系軍閥代表人物,有“南天王”之稱。
抗日戰爭結束后,陳樹英退出軍界,之后便再無相關消息見諸報端,直至1948年。1948年12月,寶安縣長駱來添因被控不熟寶安地情治縣不利而被調往他處。此時,陳濟棠舉薦侄子陳樹英接任寶安縣長,廣東省務會議批準此建議。
香港《大公報》報導
相比之下,陳樹英的家人的境況則迥異。陳樹英是陳維周的次子,他的大哥叫陳樹渠。陳維周在30年曾作為陳濟棠的白手套,在深圳大開賭場,賺得盆滿缽滿。此外還曾經借擔任兩廣鹽轉運使的機會,借緝私的名義自己走私,大撈特撈。日軍全面侵華后,陳維周避難香港,在香港淪陷期間,曾給日本人辦事。抗戰勝利后,陳維周被人唾罵,為避禍不得已遠走異地。而陳樹渠因思想左傾,此時與李濟深、蔡廷鍇、柳亞子等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往來密切,一直在香港為中國共產黨做正面宣傳。
解放前夕的惠東寶形勢
陳樹英接手寶安時,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是風雨飄搖,此時淮海戰役正在進行中,國民黨敗亡近在咫尺。 1947年2月,惠紫東寶海陸豐六縣及毗鄰的地區分別建立起惠東寶人民護鄉團、惠紫人民自衛隊、海陸豐人民自衛隊等武裝力量,1948年2月上述隊伍整編為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 江南支隊建立后連戰連捷,到1948年6月,不僅多次重創了敵人的“清剿”部隊,隊伍也發展到7200余人,戰斗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惠東寶人民護鄉團宣傳畫
1948年7月15日至8月3日,江南支隊主力接連取得沙魚涌、山子下、紅花嶺三戰三捷的勝利,共殲敵1500余人,繳獲大量輕重武器,粉碎了敵人的進攻,不但鞏固了以坪山為中心的根據地,而且擴大了平原根據地,為開辟鞏固海陸惠紫五地區的局面和建立大塊根據地打下基礎,掃清道路。此時的江南支隊在寶安縣的平湖、布吉、烏石巖、沙灣、龍華、觀瀾、沙頭、望天湖等地均有分布。
1948年7月江南支隊鯊魚涌奔襲站戰斗英雄合影
之后,為了擺脫被動,爭取主動,牽制進攻坪山之敵,江南支隊機關率部向東轉移到惠東和海陸豐地區,在外線相機殲敵,接連在多祝、老隆、稔平取得重大勝利,部隊還分別取得東莞、柏塘、東坑、寶安龍華、陸豐版仔崗等戰斗的勝利。至9月下旬, 敵人不得不將其進攻坪山的部隊撤回深圳、虎門、淡水、平山等據點。至此,江南支隊勝利粉碎了廣東省主席宋子文的第二期“清剿”。
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大會
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邊縱)在坪山正式成立。2月1日,江南支隊統編為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東一支)。
東一支成立后的兩個多月,其下屬各團都獲得輝煌勝利。在路西,粉碎了國民黨二千余人的進攻,取得十多次勝利;而路東地區則解放了淡水、龍崗等地。此外的一個重大成果,便是俘獲了寶安縣長陳樹英。
縣長生涯
1948年12月20日,陳樹英就任寶安縣長。聽聞陳樹英接任寶安縣長后,廣州寶安同鄉會會長陳蓼楚即派理事陳喜清籌備歡迎宴會。
1949年1月1日,陳樹英由廣州乘坐廣九鐵路早班快車,于11點半抵達深圳,當時深圳各界于深中會客室舉辦了“歡迎新縣長陳樹英蒞任大會”。歡迎會結束后,陳樹英便乘車前往縣城南頭就職。
1941年寶安縣地圖
1月10日,陳樹英主持全縣治安會議,決定增強各鄉自衛力量,完成“清剿”邊縱的目的。12日,陳樹英率團隊赴全縣最發達的西路(現沙井、松崗、福永、公明)各鄉進行視察,同時催辦軍糧。有趣的是,當時的寶安縣煙賭泛濫,但陳樹英視察西路時,卻沒發現煙賭的情況。有議員提出,需要防范死灰復燃的可能。
《深圳通訊》報導的寶安縣參議會第一屆第三次大會
1月份,對于陳樹英個人而言還有個非常不幸的消息,其次子在榨粉街寓所因失槍而殞命。
1949年,隨著國府的不斷敗退,臺灣已經成了最后的棲身之所,除此之外,蔣介石為了多留一塊地盤,選擇派陳濟棠去海南。2月初,便有消息傳出,陳樹英準備辭去寶安縣長職務,隨乃叔前赴海南島。2月20日,根據省政府的消息,因廣東省政府改組,陳樹英等多位縣長提交辭呈。
《大公報》報導的廣東多位縣長辭職
不過,雖然已遞交辭呈,但陳樹英依然履行縣長的職責。3月7日,寶安縣參議會舉行第一屆第三次大會。會上,陳樹英作了《施政報告》,表示雖才上任2個月,但已經做了不少工作,接下來將致力于改善治安,推進農林、水利、教育、衛生等事業建設。
被俘經過
1949年3月下旬,邊縱東一支突襲南頭、深圳等地,取得一定戰果。 在這個時候,陳樹英不得不前往惠州的所謂“第四清剿司令部”請求支援。 3月26日,在請 援結束后,陳樹英便從惠州乘車出發去往樟木頭。
《文匯報》報導的陳樹英被俘
實際上,陳樹英前往惠州求援的消息早就被邊縱偵獲,于是東一支便于26日凌晨于惠樟公路大凹站(屬惠陽縣)附近預先埋伏。八點半左右,陳樹英的車隊來到了大凹,四輛車相繼進入埋伏點,于是東一支的突擊隊員沖進公路,迫使停車,對其進行嚴密搜索,當場俘獲了寶安縣長陳樹英、保一團上尉指導員梁景滂、一九四師工兵連修理兵周厚全等人。
十點多的時候,國民黨駐埔仔墟的隊伍聞訊趕來,意圖解救陳樹英,東一支旋即進行阻擊。下午兩點多,國民黨兵全部潰退。當天晚上,東一支將惠樟公路破壞,使敵人主要陸上交通線陷入癱瘓狀態。
《文匯報》報導的審訊陳樹英的相關內容
3月29日,陳樹英等三名俘虜被押送至后方某地(有報道稱該地在三洲田,邊縱在該處設有政治訓練機構)。中午12點,東一支某負責人對陳樹英進行審問。陳樹英自述自己并沒什么學問,連“三民主義”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本以為被俘后等待他就是就地槍決,但解放軍優待俘虜的做法讓他十分之敬佩。他希望邊縱能幫忙安置他的家人,至于如何處置他,陳樹英表示將完全服從。
謠言四起
陳樹英被俘后,震驚了惠東寶地區和香港等地。 陳樹英是繼新豐縣長之后第二位被邊縱俘虜的縣長,加之其叔的地位,國民黨異常恐慌。 當時有傳言,廣東省主席薛岳下令,要求三個月內必須營救陳樹英。 在當時反動的保安縱隊縱隊長徐東來的率領下,保八團、保十五團共六百余人瘋狂在東寶游擊區的龍崗、田心、葵涌、大鵬等地進行搜捕,在葵涌有兩名苦力被匪軍無辜殺害。
《文匯報》報導的國民黨兵的報復
為了抹黑邊縱,當時國民黨放出流言,稱邊縱向其父陳維周勒索港幣若干、機槍子彈若干,價值估約100萬港幣,還稱邊縱俘虜陳樹英的目的只是為了錢。而陳樹英的家人則稱,陳樹英“現在土共機構受訓,須待六個月后,始可無條件釋放”。
《大眾報》報導的陳樹英在改造
上文提到,陳樹英的哥哥陳樹渠是左派人物,與李濟深、蔡廷鍇等人交好,而此時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已經響應了中國共產黨的“五一”口號,已和中共建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因此,國民黨散發謠言,稱陳樹英被俘可能是其兄陳樹渠將消息透露給邊縱的,陳樹渠有“賣弟求榮”的嫌疑。
尾聲
1949年4月1日,廣東省務會議決定,免去陳樹英寶安縣長之職,由同樣為軍人出身的張志光接任。 張志光系寶安本地人,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洛陽分校第三期畢業生,曾在國民黨多個部隊中任軍官職務,他也是中華民國時期最后一任寶安縣長。
《華僑報》報導“寶安邑侯陳樹英被匪擄失官”
4月8日,大鵬半島解放;10月16日,南頭解放,寶安縣委書記兼縣長黃永光宣布寶安縣正式解放;10月19日,深圳解放。
至于陳樹英的結局,有文章稱,解放后他攜家人定居惠州,于1985年在惠州逝世。
加入交流群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4-06-29
2024-06-05
2024-05-30
資料來源:
《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廣東商報》
《珠江報》、《深圳通訊》、《華僑報》
《大眾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