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推送 ,有一萬多字,近百張配圖,涉及知識面很廣,立意又深,遠不限于介紹新疆風土人情,導致有些讀者看完后,把握不好中心思想,以為我在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強調偶然性主宰人生。
糾正一下:上文強調地理環境對人類歷史進程的決定性影響(必然性導致的大趨勢),也指出偶然性在個體命運中的重要作用(黑天鵝事件引發的小趨勢),既存在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從而幫大家更好理解歷史發展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
最后進一步拔高立意,從歷史研究引申到經濟學,認為分析經濟現象時,不能局限在理性經濟人假設和經濟學理論內的線性邏輯,更要考慮政治、文化、宗教等非經濟因素(外部性)對經濟生活的重大影響。
文末提出思考題,如何面對充斥偶然性,個人無力把控的世界?
我認為,要三個錦囊一起用:
1、學習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體系,武裝大腦,不被網上魚龍混雜,居心叵測的信息帶偏;
2、始終保持開放性和靈活性,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古,更不剛愎自用,固執己見,以便更好應對未來不可預知的挑戰;
3、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導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不幸邁入十年甚至更長的“歷史的垃圾時間”,或遭遇前所未見的挫折磨難時,積極樂觀,放平心態,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努力過好眼前每一天。
昨天對比新疆、外蒙、越南、朝鮮的去留有很強偶然性,在今天中國版圖內,還有三塊地方也有偶然性,一是東北,二是青藏高原,三是云貴高原。
東北最易理解,就是滿清帝國遺產,和辛亥革命的不流血有很大關系,最大功勞在袁世凱。
青藏和云貴都遠離中原王朝腹地,且都是九曲十八彎的山區,后勤補給困難。
西藏名義上首歸中原王朝是在元,但蒙古人并未把軍隊開進拉薩,而是青海會談后,政教合一的西藏上層就選擇臣服了。
我去年寫西藏游記()時展開過。
明也一樣,還封了一堆小王互相牽制,避免藏區出現統一強權。
新疆還有和田玉之類的寶貴資源,西藏除了能種點青稞,養活幾頭牦牛,真是要啥沒啥,漢人完全沒有經濟動力征服。
甚至因北元存在,當時西藏地方政權和西漢時的西域小國或后來的琉球王國一樣,間于齊楚,只能當墻頭草,盡量兩邊不得罪。
真正改變這種羈縻統治模式的,還是清,或者說準噶爾作死,非要霸占青藏高原,那就只能用兵驅逐。
清軍好不容易開進拉薩,怕再出亂子,就不走了,并設立駐藏大臣衙門,就在大昭寺邊上,八廓街北段,去西藏旅游可以順便看看。
后來西藏地方勢力自治空間被不斷收縮,清廷牢牢控制西藏內政外交一百多年,成為今天我國對西藏行使主權最核心的歷史依據。
云南入華夏和準噶爾沒啥關系,雖然自然資源比西藏強點,但山脈縱橫,道路曲折,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歷史上只有好大喜功的漢武帝一路打打打,滅了夜郎國又順帶滅了滇國,但人家后來又獨立了,即所謂“哀牢國”。
再次和咱勾搭上也很偶然。
荊州被東吳偷家后,諸葛亮隆中對只實現一半,base只有成都平原,北伐前要先穩固后方,才對云南用兵,七擒孟獲大家都知道,從此云南成為蜀國領土。
但后來這地又丟了,唐一度發兵南詔,慘敗而歸。
宋國力本就不如唐,吸取唐教訓,始終和大理國和平相處。
這幾百年間,云南一直是中原王朝藩屬。
分水嶺,出現在元。
忽必烈為繞道南宋后方,先發兵滅大理,建立云南省。
可滅南宋后,蒙古人想進一步占領越南,卻吃了癟。
這和氣候關系很大,蒙古老家是高緯高原,干旱寒冷,跑到嶺南這種熱濕熱濕的瘴毒之地已很不適應,去越南的熱帶叢林更要命。
都說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但東南亞和印度卻沒打下來,和氣候關系很大。
相反,云南屬低緯高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蒙古人待著還挺舒服,今天云南也還是中國最適合養老的氣候區。
越南和云南離中原差不多遙遠,都隔著N多大山,越南有紅河平原,農耕條件還比云南好些,但元對云南進行了直接統治,明軍自然也要打到云南,占領金沙江,切斷北逃路線,十萬云南蒙軍投降。
統治云南的蒙古人沒法再回老家,只能在當地世代繁衍,成了今天云南蒙古族。
作為地方貴族的大理段氏,以為能乘機復國,和宋一樣,成為明朝藩屬,但朱元璋完全不是這套腦回路,當年宋太窩囊,明文化上要回歸宋,但國土不能照搬宋,而要繼承當時元的版圖。
所以西夏、大理故土,以及西藏,甚至東北,你們別亂動啊,我都要!
后來云南地方勢力不斷反抗,耗費明朝大量國恤,也堅持不撤軍,持續移民漢化,導致北方空虛,間接造成土木堡之變。
但元沒能征服的國家,我也不想勞師遠征,愿意恢復番邦朝貢體系,喊我一聲大哥就行,所以朱元璋列了15個“不征之國”,就包括越南。
永樂帝發兵越南,只因正巧越南內亂,權臣弒君篡位,還試圖殺害永樂派去調查真相的特使,這才惹怒了皇帝。
既然打下來了,就賴著不走了,恩威并施,繼續漢化,反正和新疆一樣,也是漢唐故地嘛~
可畢竟獨立400多年了,越南民眾抵抗意志相當激烈,永樂帝在位時,前線吃了敗仗也要繼續死磕。
永樂本得位不正,一直受心魔困擾,必須要證明自己是秦皇漢武般的千古一帝,搶侄子皇位也沒錯,所以好大喜功,持續用兵,還派鄭和6下西洋,揚我國威,包括遠征越南,已違背了老爹祖訓。
但永樂帝去世后,繼任的宣德帝迅速“撥亂反正”,采取與民休息的治國方針,類似昭宣之治對武帝政策的推倒重來,很快從越南撤軍,恢復朝貢關系。
這就叫歷史的發展,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天生會有利于或不利于某些事發生,概率上,智人最容易出現在東非,文明最容易起源于中東。
向西開口的伊犁河谷更有可能歸屬來自西方的某個文明,歸屬來自東方的中華文明可能性相對較低,歸屬來自南方的吐蕃文明的可能性更低。
而吐蕃王朝極盛時期,也一度染指過伊犁。
今天伊犁則屬于中國——難度大,可能性低,但我們的祖先依然做到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永樂帝能多活十年,繼續增兵越南,搞紅色恐怖,誓死把越南人反抗壓下去,雖耗盡國力,代價巨大,也完全有可能長期控制。
要知道,丟了上千年,不同文不同種不同信仰的西域,只要殺伐果斷,尚能被乾隆收回,語言、人種、文化都很相似的越南,國力強盛時期的明朝,豈有收不回之理?
沒錯,越南氣候條件不如云南,進攻路線也只有一條(打云南有三條路線),更易守難攻,民眾抵抗意志也更強烈,但如果蒙古人真不顧一切狠下心,誰說一定打不下呢?
就像兩次東征日本,要不是臺風,結局又有誰說得清?
但蒙古沒打下越南,朱元璋這個地痞流氓亂世中得了天下,他長子又早死,長孫被四子篡位,四子死后,朝政又迅速政策轉向,導致越南得而復失……這都是沒法預測的偶然性事件。
昨天有讀者問,毛子占我那么多領土,真永遠要不回來了嗎?
根據目前執行中的外交協議,中國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已沒有領土爭議。
之前有爭議的,他們也還了點。
比如當年曾紀澤跑去簽《伊犁條約》后,沙俄偷換概念又偷走我40平方公里國土,其中28平方公里,后來通過談判還了。
再如黑瞎子島,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口,晚晴條約沒說特別清楚,后來一點點被沙俄/蘇聯偷走,現在西半邊也要回來了。
還有當年引發中蘇武裝沖突的珍寶島,今天還是咱的。
和平時期的外交談判,就是雙方原本各自主張有沖突,要達成協議,必須各退一步。
一方退讓,另一方不退,退的一方也沒法對內交代。
雙方都寸步不讓,只能干仗。
人類歷史本就剪不斷,理還亂,任何一種獨立或統一的政治主張,幾乎都能多少找到一點“歷史依據”。
如果我們秉承“中華沙文主義思想”,總想恢復清朝極盛版圖,只能發動新的戰爭。
對于一介草民來說,正巧生活在領土大幅擴展的雄主統治下,生活真會更幸福嗎?
秦始皇、漢武帝、明成祖統治下,為了建立疆域遼闊的偉大帝國,法律嚴苛,徭役繁重,個人缺乏自由。
你愿意生活在這種時代嗎?
亦或生活在沒那么多戰事,國家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文景、昭宣、仁宣之治呢?
杜甫當年怎么說來著?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一切百姓苦難,只因“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一戰前,大國欺負小國,打輸割地賠款的叢林法則充斥世界,導致歐洲打到后來,只剩幾個大帝國。
美國自己也不例外,當年吞并夏威夷王國,也是不顧當地人呼聲的強盜行徑。
一戰后,美國試圖改變這種誰胳膊粗誰有理,把恃強凌弱當成理所當然的游戲規則,但獨木難支,宣告失敗。
二戰后,尊重歷史,承認現狀,大小國一律平等的理念,才開始深入人心。
但這個現代理念還是不斷受到強權挑戰。
美國自己作為第一強權,就經常處于自身價值觀或利益訴求,欺負弱小。
但美國再流氓,二戰后欺負了那么多國家,至少沒發動過以永久霸占他國領土為目的的戰爭。
名義上,都是反恐、打擊獨裁、培養民主,維護人道主義之類的場面話。
但這場大毛對二毛的戰爭,目的就是永久占領居住大量俄族人的烏東和克里米亞。
這種公然違背國際法,臉都不要的戰爭,才會被西方國家集體制裁。
所以鼓吹戰爭前,最好先想一想,是過上和平安定,有錢賺有飯吃的生活更重要,還是……
萬一運氣不好,正巧生活在秦始皇、漢武帝、明成祖時期,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涼拌炒雞蛋唄~
inner peace,順便期待一歹雄主早點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