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多位油畫及當代藝術家在春拍中刷新了個人成交紀錄:
成交價超人民幣100萬以上的破紀錄藝術家有15人,除李圣子(越南)外,其余均為中國藝術家。他們中有近三分之二出生于1940至1970年,也不乏年輕藝術家的身影:60后藝術家5位,分別是:張恩利、桑火堯、王玉平、魏東和許燎原;70后藝術家3位,分別是:王光樂、馬軻和胡時;80后和90后藝術家各有1位,分別是:張占占和孫一鈿。
成交價在50萬元至100萬元破紀錄的藝術家有11人,這一價位區間的作品構成非常多元,大部分為中國藝術家,也有意大利、越南、英國等藝術家。年齡段分布也十分廣泛,既有已故的越南藝術家阮思嚴,也有1996年出生的英國藝術家索爾托·布利塞特。
成交價在10萬元至50萬元破紀錄的藝術家有23人,其中6人為首次上拍,他們是趙博、王新福、汪征禎、蘇予昕、李爾鵬和鄭英道。
回顧2024年上半年,我們梳理了這份6人名單。名單中的藝術家,含括70后至90后,他們有的具象寫實,有的大筆寫意;有的在某一領域內深度鉆研,有的融合不同媒材創造出新的形式;有的首次亮相二級市場,有的“久經沙場”。在這一季,我們見證了這些藝術家的不凡表現,他們的作品或超估價數倍成交,或接連多場刷新個人紀錄,我們將以此切入,展開分析他們值得關注的理由。
馬軻(b.1970)
作為中國70后新繪畫的代表藝術家之一,馬軻的作品于20世紀90年代已受到關注。2021年底,馬軻作品首次突破人民幣100萬元大關——其創作于2002年的布面油畫作品《等待之二》在北京保利的“中國新繪畫夜場”以人民幣132.25萬元,超低估價1倍成交。此后兩年內,馬軻作品的成交量達到90件,其中逾10件作品以超人民幣100萬元的價格成交。
馬軻《等待之二》
油畫畫布 2002
200×143 cm
保利 北京 2021
成交價:CNY 1,322,500
圖片來源:保利
今年6月,馬軻的《圍觀(雙聯作)》在永樂拍賣“現在即未來——全球視野中的新繪畫”專場中,以人民幣287萬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藝術家于2022年以172萬元拍出的《成語故事》所創造的個人拍賣紀錄。
馬軻《成語故事》
油畫畫布 2007
200×150 cm
中國嘉德 北京 2022
成交價:CNY 1,725,000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圍觀(雙聯作)》創作于2012年,正值藝術家創作的黃金時期。并且,該作品還是馬軻所有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巨幅的畫面以不同程度的姜黃色、紫色與玫紅色為主,重壓以大膽肆意的黑色筆觸,而恰當的留白又使畫面保有呼吸的空間。藝術家充滿力量地快寫出大小、姿態不一的若干組人物,他們不約而同地圍看向畫面中央,掙扎的神情營造出極具壓迫感的緊張氛圍。有別于馬軻眾多寓言題材作品,《圍觀(雙聯作)》展現出藝術家對特定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考。
馬軻《圍觀(雙聯作)》
油畫畫布 2012
390×219 cm×2
永樂拍賣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2,875,000
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圖片來源:永樂拍賣
《圍觀(雙聯作)》刷新藝術家個人紀錄的當晚,恰逢馬軻在西海美術館個展“前奏與沉思”開幕。展覽呈現了馬軻自1997年至今的130余件作品,包含了“盲人摸象”“西游”等多個代表系列,是其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中期回顧展。在9個展覽單元中,我們不難發現馬軻自身藝術語言的多次變革,非洲支教的經歷對其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使他始終秉持著對于繪畫性的追尋。他的作品兼具寫實與寫意,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為繪畫挖掘更大的空間,同時尋求著某種社會內涵和生存意義。
除此之外,近年來藝術家還于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三遠當代藝術、偏鋒畫廊和慕尼黑的Galerie Ruhdiger Schottle等機構空間舉辦個展。
其作品由三遠當代藝術、偏鋒畫廊、Galerie Ruhdiger Schottle等多家畫廊共同代理,受到國內和國際學術機構及藝術市場的認可。瑞士伯恩美術館、美國漢默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等均有收藏其作品。
鞠婷(b.1983)
鞠婷是一位不容忽視的80后女性藝術家。在其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畢業的第二年,星空間為其舉辦“應和——鞠婷個展”,使她正式進入人們的視線。2017年,鞠婷的作品首度上拍,《+ —》以23萬元的價格于開拍國際的“當代藝術”專場中拍出。
鞠婷《+ —》
亞克力木板 2016
223×183 cm
開拍國際 北京 2023
成交價:CNY 230,000
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本季拍賣,鞠婷作品價格首度突破人民幣50萬元——作品《珍珠041915》于中國嘉德 “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無底價專場中,以人民幣66.7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其作品的拍賣紀錄。值得一提,鞠婷最高價的前4件作品均出自本季,并分別于四家拍賣行拍出。截止目前,其作品上拍量共計34件,并百分之百成交。
鞠婷《珍珠041915》
亞克力木板 2015
183×183 cm
中國嘉德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667,000
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鞠婷的前三高價作品均來自其2015年創作的典型系列“珍珠”,它們尺寸較大,寬幅均在1.8米以上。該系列作品由藝術家在木板上涂上一層層的丙烯,晾干后再用刻刀一條條地劃開顏料,曝露出內里豐富的顏色,以刀代筆,形成特殊的視覺效果,也賦予了作品獨特的物質屬性和空間感。“珍珠”的取名則是呼應用刀切開貝殼后,吐露出珍珠的過程。
鞠婷《珍珠061215》
亞克力木板 2015
183×183 cm
保利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609,500
圖片來源:保利
央美版畫專業的學習與訓練塑成了鞠婷對于材料和質感的敏銳性,同時,版畫制作的工序性也培養了她對于手工感的格外關注。不論是“珍珠”系列,亦或是之后的“+—”“無題”和“琥珀”系列,作品中都透露著藝術家身體力行的“手工”痕跡,以及藝術家對材料、行為、時間等元素的綜合運用。每個系列都見證著鞠婷在材料和技術上的不斷創新與實驗。她始終在繪畫和雕塑兩種藝術形式的邊界探索,同時也與抽象和具象的標簽都保持著距離,以一種傳統藝術家的手工勞作模式回歸藝術的純粹性。
鞠婷《無題020817》
亞克力 2017
124×104.5 cm
中國嘉德 北京 2022
成交價:CNY 138,000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日前,鞠婷于麥勒畫廊的第三次個展“橫看成嶺側成峰”正在畫廊的盧塞恩空間展出。其作品由麥勒畫廊和星空間共同代理。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澳?利亞悉尼?兔美術館、阿拉?奧美術館、中國泰康美術館等均有收藏她的作品。
蔡磊(b.1983)
蔡磊是國內備受關注的80后藝術家。其首次上拍可回溯至2012年,彼時的他還在中央美術學院就讀,是為數不多在校園期間便獲得市場認可的藝術家。蔡磊畢業之時,已與林大藝術中心保持了約3年的合作關系。在他畢業后的兩年內,林大藝術中心分別在新加坡和北京兩地為他舉辦個展——“降維法”和“模棱”。這兩次展覽使蔡磊的作品受到廣泛的關注,據悉,在2015年的“模棱”個展上,其作品在預展階段就已全部售出。
蔡磊的另一家代理畫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也相繼在2016年、2020年、2022年為蔡磊舉辦個展。在此期間,藝術家實現了從個人創作手法到藝術語言樣式,再到藝術觀念的轉變,逐漸成長為引人注目的新晉年輕藝術家。
蔡磊《平面之外》
亞克力 玻璃 雕塑 浮雕 裝置 瓷磚 畫布 2015
106×100 cm
永樂拍賣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368,000
圖片來源:永樂拍賣
近兩年來,蔡磊作品的上拍量有所增多,其中75%以上的作品以超出高估價的價格成交。在2024年春拍中,蔡磊作品《206#》以人民幣78.2萬元的價格成交,超出高估價近2倍,刷新同系列作品《0102#》在2022年創下的69.6萬港元的成交紀錄。
蔡磊《206#》
布面丙烯 2020
145×121 cm
開拍國際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782,000
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蔡磊于本碩階段所學均為雕塑專業,在研究生期間,他逐漸萌生出對于浮雕這一創作語言的濃厚興趣。在繪畫及浮雕的創作方面,蔡磊擅長運用光影色調強化空間的錯覺感。他的作品常常游走于二維與三維之間,試圖于平面之上營造雕塑般豐厚的體積感。他將時間和空間的關系不斷進行壓縮、折疊、拉遠、趨近等處理,引領觀者的目光進入一個特定的場域,深入探索空間縱深與幻覺之間的關聯。“毛胚房”“鋼筋水泥”“鍍金的樓梯”都是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蔡磊《空的白》
布面丙烯 2014
184×102 cm
開拍國際 北京 2023
成交價:CNY 575,000
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由ART養云主辦、生長實驗室與勢象空間支持的藝術家蔡磊個展“空間的空間”正在展出中。在此之前,北京松美術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等均為其舉辦過重要個展。作為活躍于國際藝術平臺的中國藝術家,蔡磊也數次參加國外重要的美術展覽,包括法國巴黎的泰勒基金會,美國杰克遜維爾當代藝術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美術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等。目前蔡磊的作品由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代理。
蔡磊《0102#》
布面丙烯 2020
180×152 cm
華藝國際 香港 2022
成交價:HKD 696,000
圖片來源:華藝國際
蘇予昕(b.1991)
作為首次亮相二級市場的90后藝術家,蘇予昕《每日此時1》以人民幣16萬元的價格在永樂拍賣“現當代藝術”專場成交,超出低估價逾2倍。“每日此時”為藝術家2019年起創作的系列作品,該系列作品由藝術家用丙烯、石膏、礦物、油彩等材質混合于異形木板之上,以不同層次的藍色描繪出一片沁透的水面。蘇予昕使用地理標簽和標簽,從網上搜集到大海的照片,并主觀地將這些圖片合并成“每日此時”系列中光怪陸離的影像。這些畫作既挪用了現有的材料,卻又是嶄新的影像合成物。
蘇予昕《每日此時1》
亞克力 石膏 礦物 油畫 畫布 木板 2019
30×39 cm
永樂拍賣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163,300
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首拍)
圖片來源:永樂拍賣
蘇予昕出生于臺灣,2013年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2016年于英國倫敦大學斯萊德美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她將繪畫視為多種學科以及各種感性能力相互交流、碰撞的場所。其作品涉及地質學視角下的繪畫材料與觀念語言,例如巖石、植被、有機與人造物的色彩提煉與轉譯。她的創作過程包括采集散布于地殼之上的各種礦物和有機物,于工作室中進行研制、加工,使之成為其繪畫所用的顏料,然后在畫布上進行描繪、擠壓、堆疊,構建出新的秩序,從而形成具有藝術家個人風格的風景繪畫。
蘇予昕《夜曬(美西鐵路三號隧道)》
橙土、氧化鐵色粉、青黛色淀、硫磺粉、蜃灰、粉色笙珊瑚沫、泥土、高嶺土與其他手工色粉于畫布繃于木框 2022
250×145×5.5 cm
圖片來源:沒頂畫廊
自2016年起,蘇予昕便一直活躍于國內外的重要展覽。她的作品曾在薩奇美術館、尤倫斯藝術中心、空白空間、馬凌畫廊、Lawrie Shabibi Gallery等機構展出,還參加過北京藝術雙年展、臺灣美術雙年展等。
近年來蘇予昕已舉辦了多次個展/雙個展。2019年,她的首個個展“用色拼字”在臺北關渡美術館舉辦。2023年,蘇予昕作為Longlati基金會上海空間的首位駐留藝術家,在中國大陸地區舉行了其機構首展——“走塵”。在2024年洛杉磯弗里茲藝博會的沒頂畫廊展位上,蘇予昕與沈莘共同呈現雙個展“The Revenant”,展出其代表性繪畫及裝置作品。蘇予昕目前已有多家代理合作畫廊,包括貝浩登、沒頂畫廊、長征空間等。
蘇予昕《酒色的海 #2 (象鼻隧道)》
塑料粉末、樟樹色淀、白珍珠粉、蜃灰、多色泥土、赤鐵礦粉、赭石粉、花崗巖灰、青金石灰、青黛色淀、方解石沫、人造苯胺紫與人造鈷紫與其他色粉、麻布繃于弧形木板 2022
320×180×5.5 cm
圖片來源:沒頂畫廊
顏秉卿(b.1983)
顏秉卿是一位科班出身的藝術家,他由國美附中直升中國美術學院,完成本碩連讀。油畫專業畢業的他,繪畫功底扎實。其作品涵蓋多種媒介 ——木板坦培拉、水彩和黏土雕塑等。他的繪畫尺幅往往不大,人物時常以各種扭曲怪異的動態撐滿整個畫面,他們纖細瘦長,四肢柔軟。顏秉卿擅長在古典的造型技法中暗藏當代意味的獨特氛圍,讓人想起法國具象繪畫大師巴爾蒂斯的深邃。
顏秉卿《無題》
蛋彩畫顏料木板 2018
80×60 cm
永樂拍賣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241,500
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圖片來源:永樂拍賣
本季拍賣,顏秉卿接連刷新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先是《畫蛇添足者》以人民幣23萬元的價格在開拍“浪潮III——新星藝術家”單元成交,刷新其拍賣紀錄;隨后于永樂拍賣的“ 現在即未來―全球視野中的新繪畫 ”專場中,作品《無題》又以人民幣24萬元、超出低估價2倍的價格,再次刷新紀錄。
顏秉卿《尋找畫蛇添足者》
布面丙烯 2016
120×150 cm
開拍國際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230,000
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顏秉卿的作品由玉蘭堂畫廊代理。2023年,玉蘭堂畫廊攜顏秉卿個人項目“纏繞”亮相于第十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此之前,顏秉卿先后于hi藝術中心、浙江美術館舉辦個展。其作品被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薛若哲(b.1987)
薛若哲是此次春拍中表現最為亮眼的藝術家之一,他接連于開拍國際及中國嘉德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她和她的顧問在私室里密談》和《被取消的風景》先后以人民幣52.9萬元和97.75萬元的價格,超低估價數倍成交。對于2023年首次亮相拍賣市場的薛若哲而言,這是市場給予的莫大認可,也預示著其作品突破人民幣100萬元大關指日可待。
薛若哲《她和她的顧問在私室里密談》
油畫麻布 2016
190×160 cm
開拍國際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529,000
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薛若哲的繪畫主題以人物居多,常以背向觀眾的人物形象來表達內在的情感和思想。上述兩件刷新紀錄的作品均為藝術家典型的“雙人”畫作,畫面主體為兩個相同的女子,她們的臉部被“隱藏”,平行而立,宛如雙胞胎一般。這類“雙人組合”畫作是藝術家把不同時間的同一人物,放置于同一空間之中,呈現出一種類似“連續動作”的敘事。這類題材的創作始于2014年,從那時起,薛若哲一直在其作品里探究時間感與畫面的關聯。他的畫面始終籠罩著神秘的氛圍,運用古典主義的暗色調,營造出一種永恒和懸浮的超現實主義風格。
薛若哲《被取消的風景》
布面油畫 2015
200×250 cm
中國嘉德 北京 2024
成交價:CNY 977,500
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薛若哲于2012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之后前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繼續深造繪畫,并于2015年取得碩士學位。他曾憑借其扎實的繪畫功底入圍“杰出亞洲藝術大獎(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還榮獲了“納威·博斯頓獎(Neville Burston Prize)”和“湯姆·本德海姆具象繪畫獎(Tom Bendhem Prize for Figure Drawing)”等多個獎項。薛若哲的作品曾在多個國內外知名畫廊和公共機構展出,如廣州GAFA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和漳州美術館等。
2023年9月,薛若哲在北京重美術館舉辦了其首次機構個展“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展覽精選了他13年間創作的80余件作品,涵蓋了油畫、版畫、雕塑及影像等多種形式。此次展覽不僅回顧了其早期藝術生涯,還進一步展示了他在藝術創作上的個人特質和獨特視角。目前薛若哲的代理合作畫廊有北京現在畫廊、HdM畫廊以及倫敦的rosenfeld畫廊等。
出品人:董瑞、吳雙
撰文、版式設計:王欣然
審校:Tina X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