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錯位》,又被馬伊琍驚艷到。
都先不說什么名場面。她出場第一個鏡頭,就是坐在辦公大廳,給人辦業務。正在按手印的時候,有人叫她去開會,她猶豫了一下說辦完再去開。那人催促說很著急,你去開會,我來辦;她才不太情愿地起身,還不忘叮囑接替她的人“手印已經按完了啊”。
就是非常真實的一個公務人員工作的狀態。沒有夸張的雷厲風行和精致妝容。幾分不做完事就不舒服的強迫癥,幾分素顏的憔悴和淡淡的疲憊感,還有沒太精心打理,鬢邊微微翹起的頭發,永遠帶著詢問感的眼神,很多時候我都覺得她根本沒在演,這就是我日常能見到的那種人狠話不多的女警官。
后來她也把這個角色詮釋得十分到位。比如得知老公出軌之后,上門找情敵的那場戲,明明自己是占理的一方,但心虛得連情敵的正臉都不敢看,只敢偷偷瞟對方。沒有女警官+被出軌者的理直氣壯,卻更顯得真實——大多數人聽到被出軌后的反應,其實不是憤怒,而是一種被否定的屈辱感;真的見到情敵的時候,可能也沒有那么鎮定,而是會有一點小小的緊張和惶恐。另外也看出,這個看似刀槍不入的女警官,在情感上也有很多缺失和不自信。
表演的精髓就在于細節。細節到位,才讓人有嚼勁。
今年也是馬伊琍驚艷我的一年。只2024年上半年,她已經陸續拿出了《繁花》《我的阿勒泰》《錯位》三部劇,劇是佳作,角色也出彩,上一部帶來的震撼還未消散,下一部又新鮮上桌了。三部劇此起彼伏,互相振蕩發聲一樣,給了我不小的感動和震撼。
這三部劇之前,我對馬伊琍其實是無感的。
她年輕時一直執著于走花路。先是《還珠格格》里演紫薇,后來在《奮斗》里演夏琳,火算是火了,但對于口碑方面,似乎沒有什么加成。
我覺得可能一方面,相對娛樂圈來講,她的外表并不算突出;另一方面,她并不屬于很討喜那種。
最能反映她個人氣質的,是《奮斗》里的夏琳。馬伊琍曾經說過“夏琳就是我”。但我當年看完《奮斗》,最不喜歡的就是夏琳。
一部分在于,夏琳這個人物本身有點“又當又立”,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標榜“自我”,實則自私。但重點其實還不是這個人物,重點是馬伊琍當年表演的時候有點矯揉造作。我現在回想《奮斗》,很難想起夏琳說的話,但能記住她的表情:永遠是有點傲嬌的,居高臨下的,勁勁的,好像隨時準備著要跟誰干一架一樣。
夏琳永遠都是一副驕傲的斗雞的姿態。當然前半生的馬伊琍,應該也是如此。
圈內人稱她“馬司令”,前男友管虎提起她就面露敬佩之色:“那種想好了就不回頭的勁,讓人震撼”。前半生的她,應該和夏琳一樣,是非常驕傲且極其自我的人。
《奮斗》之后,她演的角色也大多是這種斗雞女漢子類型。《小爸爸》里的李三妹,《雙城生活》里的郝京妮,《中國式關系》里的江一楠,《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里的潘蕓……短發,臉上帶著勁勁的表情,雷厲風行,非常獨立且自我,是這些角色的標配。
你也不能說她演得不好,只是過于雷同。有段時間我簡直覺得馬伊琍會把夏琳復制到任何一部劇里。看多了會有點起膩。畢竟誰也不想看一個永遠在演自己的演員,何況她本人這種類型并不討喜。
在我看來,在演藝天賦方面,她前夫文章要比她高得多。文章的演技屬于渾然天成,讓人一見難忘的那種。拿他最擅長的“小男人”角色來講,這種角色其實很難演得討喜,但文章總能演到人心里。比如在《奮斗》里,文章其實只算是個配角,但很多人最喜歡的都是向南。
除了“小男人”之外,文章其實也能駕馭更復雜更厚重的角色。比如《少帥》里的張學良,《雪豹》里的周衛國。尤其是《雪豹》,文章把周衛國從一個紈绔富二代變成沉穩的抗日英雄的那種層次感,詮釋得實在是很絕。以及我自己的感覺,文章和馬伊琍一起合作的電視劇或電影里,文章明顯要比馬伊琍耀眼。
但“周一見”開始,兩人開始走上了不同的分岔路口。文章跌落的速度簡直出乎我意料,而且再也沒爬起來過。這幾年幾乎沒有任何新作,到現在好像開始安于現狀,過上了素人的生活。
馬伊琍則似乎剛好相反,從“且行且珍惜”開始,她打開了一點和前半生不一樣的縫隙。
先是演了羅子君,這個從前馬伊琍“不會接的窩囊角色”,當時還拿到了白玉蘭最佳女主——但我覺得觀眾的認可,一方面是出于新鮮,覺得馬伊琍從來沒演過這樣的角色;一方面是出于同情,覺得馬伊琍這些年“且行且珍惜”不容易,又把這份同情移情到劇里有同樣經歷的羅子君身上。
但你要說馬伊琍真的演得有多好嗎?我并不覺得。如果放在現在,羅子君起碼也要被扣上“五官亂飛”這個帽子。袁泉演得確實比她好,靜水流深,不著痕跡。
但她確實從那部劇開始,有點不太一樣了……《前半生》之后,馬伊琍又演了《旗袍美探》,不再是直愣愣的“颯”,“颯”里還加了一點“嗲”。不過那時候,她的“嗲”還有點不對味,演的痕跡很重。
直到《愛情神話》里,馬伊琍演離婚,帶孩子住逼仄弄堂,在人前卻永遠精致漂亮,要驕傲地昂著頭的李小姐,才突然覺得“有點對了”。
比以前多了一點什么呢?或許就是李小姐在晚上,孩子睡下之后,打開窗戶,獨自抽完一支煙的那點沉默。
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會大開大合了。像馬伊琍說的,她“懂得了荒涼和慈悲”。
再強的人,人生總有些東西是拿不住的。那些東西總會從手里掉落下去。或許是因為命運,或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弱點。在那些“無能為力”面前,只能沉默。
沉默著穿過黑暗的隧道。沉默地等待光明的來臨。除了沉默之外還有孤獨,沒有人能向你伸出一只手。
走過這段路,每個人的心境都會變的。會發現自己之前的順風順水,可能都是一種僥幸;會發現人遇到困境的時候真正管用的,不是抱怨或訴說,而是沉默。
像是開船一樣。當船遇到風浪又無法靠岸的時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船穩住,而不是轉向或加速。
文章不懂這個道理。他太沉不住氣了,總想大聲抱怨或訴說,反而被風浪吞沒。馬伊琍則一直等待著,忍耐著,直到找到自己的出口。
我一直覺得,對馬伊琍來說,沉默著穿越隧道的這段經歷,可能要比整個前半生的順風順水都要更有價值。
她年輕時的“強”,是絕對的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強。現在的“強”,更多的是“強韌”,能感受到那里面有很多柔軟,很多懂得,很多慈悲。
當然,經歷“困境”是一個原因,她面對世界,始終有自己的思考,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我現在很喜歡看她的微博。非常細膩非常生動,不是套路化的只發工作行程,或自己的美圖,非常有思考,有人味。
拍《我的阿勒泰》的時候,她寫:“即使夜里我也喜歡在村里走路,身邊不時有馬跑來吃草,牛在你身邊拉臭臭,狗兒站在路中間,不小心撞到它也就踉蹌一下繼續站崗。
有一天夜里的月亮,亮到閃耀出星芒。
夜里吃飽了烤羊肉串,大家會各自在小院里搬把凳子裹上羽絨服,靜靜地看星星。
快殺青前半夜下起了大雨,在木屋里待不住出來看外面,蒲公英一夜瘋長,耳邊仿佛聽到撲簌簌萬物生長的聲音。
未進牧民的娜仁夏牧場的蒲公英花開得鋪鋪滿,不舍得踩,又無從下腳……”
有一些微小的對世界的感動,一些微茫的世界的微光。是認真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看到的場景。
或許是心靈方面過于充實,她現在對外表并不執著。不確切她是什么時候開始放下對“美”的執念的。但這些年她確實越來越少地演一個“美人”了,即便她的外表其實還能支撐。
《阿勒泰》里,她坦然地邋邋遢遢,不修邊幅,《錯位》里,她坦然地露出臉上的瑕疵。也就是在她不執著于“美”的時候,她的魅力反而更上一層樓。這些時刻,我更多地看到她內在的一些東西:一些對生活的思考,一些對自我的認知。
我很喜歡她現在的一些照片。不是純粹的青春的美,而是帶著歲月感和年齡感的,一種風格和態度。
女人是要在某個階段,放下對外表的一點執著的。最直觀的是女演員,人到中年還在執著于演美人的,無不被罵,不是觀眾不夠寬容,是那樣真的很違和,讓人覺得很別扭。
要承認經過歲月磨礪,少女時期的水靈確實被磨損;其次,做為一個中女,保養得再好,把自己放在比美臺上,也是不明智的,它會直接拉低你的level。
一個人,尤其是女性,非常需要找到除了“外表”之外的一個堅實的內核。這個內核到底是什么,我曾經一度想不明白。后來也是看了馬伊琍的一個采訪,才恍然大悟。
節目里主持人問:“在你看來,這個自我真正的精神內核,到底是什么?”馬伊琍說:“就是你有讓你獲得自信的一樣東西。”很多人之所以會左右搖擺,其實是沒有真正的自信。馬伊琍的幸運則在于,從很年輕的時候開始,就已經有了這種穩穩的自信。
這穩穩的內核,支撐著她走過婚變,走過事業的低谷期,走過一個人艱難的育兒路,終于抵達了豐盈,從容的目的地。
看她的故事會有一種開闊感:一個人無論天賦夠不夠高,無論命運夠不夠順利,只要沉下心,一不要太用力,也不要泄氣,一步一步走,總能抵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