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初高教師、教研員、校內外科技工作者: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發揮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社會性科學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SSI)具有社會性、科學性、倫理性及開放性等特點,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Socio-scientific Issue-based Learning,SSI-L)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育人活動發展學生道德倫理和責任意識、科學推理與論證等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并促進學生在綜合運用多學科概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跨學科知識和能力,是提供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有效路徑。
為了推進貫徹課程標準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要求,現決定組織開展2024年中小學SSI-L教學案例征集活動總結,以提煉SSI-L項目活動成果,宣傳推廣SSI-L項目典型經驗。
一、組織機構
發起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項目
支持單位:《教育家》期刊社、《中國科技教育》雜志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二、征集內容
SSI-L教學案例,格式可參考附件,內容水平小初高均可。
1. 教學案例。包括封面、正文和附件。
2. 教學案例匯總表。
三、征集要求
1. 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基于學生的學科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倡導以解決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整體性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2. 具有可“議”的真實議題
案例要聚焦由科技引發的社會真實問題,這些結構不良問題需要學生通過科學推理、科學論證、科學建模、道德推理等跨學科實踐的參與來協商解決方案,體現以議題學習情境為依托的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
3. 體現跨學科主題學習
從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的頂層設計到具體教學內容,都應體現跨學科主題學習路徑。
4. 以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
呈現學生在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中的過程性數據、問題解決方案和論證依據等記錄,注重過程性評價,依據評價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展,形成教學過程中學生成長的客觀評價。
四、案例格式
1. 教學案例應包括正文和附件。其中正文包括:案例名稱、案例概述、驅動性問題、學習目標、開展對象 、實施過程、學習成果與評價、成效和反思。附件以清晰可編輯的圖片形式呈現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與成果作品。案例總字數原則上控制在10000字以內。
2. 字體字號要求:題目字體字號為“宋體、二號、加粗”,大標題字體字號統一“宋體、四號、加粗”,正文字體字號統一為“宋體,小四號,不加粗”。1.5倍行間距,正文首行縮進2個字符。圖、表的名稱用5號黑體,表格內容為5號宋體。
3. 符號運用前后要一致。符號系統:一、1.(1)①。單位一律均用國際符號。字母的正體、斜體、大寫或小寫都應加以注意,量的符號要用斜體,如壓強的p是小寫斜體,功率的P是大寫斜體。
4. 插圖務必清楚、工整,可編輯。若是網上下載圖片,請在稿件最后注明網站名稱及網址。
請參考附件2中的“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教學案例格式。
五、進程安排
(一)初審:2024年10月。初審主要為形式審查,不符合SSI-L教學案例基本要求的不予以通過。
(二)專家評審:2024年11月。組織專家對初審案例進行復審、三審。
(三)結果公示:2024年12月10日前,公示SSI-L教學案例征集結果。
六、征集方式
1. 截止時間:2024年9月26日。
2. 報送郵箱:bnukxts@126.com。
郵件主題及作品文檔命名為“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教學案例 +《案例名稱》+負責人姓名;教學案例匯總表命名為“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教學案例 +《案例名稱》+ 教學案例匯總表。
七、注意事項
1. 本次征文不收取任何費用,優秀案例將給予宣傳推廣應用。
2. 個人和團隊均可提交作品,每項作品的團隊成員不超過8人。
3. 教學案例體現SSI-L的基本要求,以word文檔形式呈現。
4. 作品具有原創性,不得抄襲,切勿一稿多投。如引起知識產權異議和糾紛,其責任由案例作者承擔。
附件:
1. 封面
2.“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教學案例格式參考
3. 教學案例匯總表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AISL科學素養提升聯盟”官網鏈接可下載附件)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項目組
2024年7月1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