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浙東運河時代新風貌
——紹興文理學院師生與鑒湖研究會交流對話
近期,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組建了一支“尋跡運河·文脈傳承”大運河研學暑期實踐社會團隊,于7月10日至18日期間,通過深入實地探訪與專家交流開展調研活動,旨在深入挖掘并傳承大運河的豐富文化內涵。
7月18日下午,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萍帶隊到紹興市鑒湖研究會、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展開專家會談。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古代文獻學學科主任俞志慧教授,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高利華教授,學院學生科科長侯端陽、教師鄭驥博士等20余位師生參加。紹興市鑒湖研究會會長邱志榮,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趙銘、副主任尉輝煜,鑒湖研究會副秘書長戴秀麗等參加。
座談會現場
錢曉萍介紹團隊成員以及考察歷程。團隊歷時8天,自紹興浙東運河博物館啟程,北上揚州、常州、鎮江、蘇州、嘉興等地,沿途探訪大運河的歷史遺跡,追溯大運河千年文脈,感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她進一步表達了希望鑒湖研究會及運河文化研究中心能為師生們深入解析浙東運河文化的愿景,并借此機會促進師生的學習總結與交流。
邱志榮、趙銘在會上交流
邱志榮作題為“浙東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實踐專題”報告。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20日在紹興考察浙東運河文化園、古運河河道和周邊歷史文化遺存時走過的路,期望和關心的事,所做出的重要指示;從浙東運河空間布局、歷史演變、人文歷史、水工技術、豐富文史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了浙東運河的價值與地位;立足浙東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實踐,闡述了浙東運河文化園建設的實踐過程與成果,總結保護傳承浙東運河文化工作過程的成功經驗。特別強調了希望高校師生能在浙東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工作中發揮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共同探索時代新風貌之路。
趙銘圍繞聚焦智庫建設、運河本體研究、城河共生、文旅融合、國際傳播、濱水空間和城市品牌建設六個方面,介紹了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進展與未來規劃。并提到,運河文化相關的研究是廣泛的,希望高校的師生能參與深入到運河文化的研究中。
圍繞本次講座內容,社會實踐團隊的三位學生代表結合調研所感,從“運河詩詞文化”、“浙東運河文化園數字化建設”以及“史實互證下運河治理理念和人民觀念”等議題與邱志榮、趙銘展開對話交流。
座談會上,雙方達成了廣泛的合作共識。錢曉萍談到,今后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與紹興市鑒湖研究會、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在學生培養、就業、實習等多方面加強合作,借助優勢平臺,鼓勵更多的師生參與到浙東運河文化的相關研究中來。俞志慧提出可以通過開展數字化、可視化運河研究的課題展開合作。
座談會舉行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授牌儀式。錢曉萍代表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向紹興市鑒湖研究會及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授予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牌匾,標志著雙方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尉輝煜接受贈牌。
錢曉萍向紹興市鑒湖研究會、
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贈牌
邱志榮向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贈送浙東運河相關書籍,錢曉萍接受贈書。
戴秀麗 程丹供稿
孫鑫供圖
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丹
審核:壹之
總期:77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