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兩天,詹姆斯·戴維·萬斯公開宣布接受提名,正式成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的競選搭檔。
萬斯這個名字在美國社會并不陌生,他的身上有諸多層身份,比如生長在“鐵銹地帶”的窮小子、問題青少年、精英大學畢業生……
他在制造業衰敗的地區成長,小小年紀面臨窘迫、動蕩,后來通過努力和奮斗進入到耶魯大學。在這里,他受到強烈的階級震撼,而這種沖擊也成為他完成蛻變的不竭動力。耶魯的光環讓他畢業后擁有了令人艷羨的工作和家庭,并在自傳《鄉下人的悲歌》中梳理了自己“成功”的因素,他表示大學帶來的機遇和改變是幫助他走向逆襲之路的重要原因。
萬斯的成功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個例,但好的教育帶來的更寬廣的眼界和資源不僅幫助了萬斯,甚至為國家領導人們也帶來不小的助力。那么這些大國的元首們都來自哪些院校呢?
▲耶魯大學 周成剛/攝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
現任總統拜登出身于雪城大學法學院,并擁有法學博士學位。自19世紀末以來,先后有800多名雪城大學的畢業生涉足美國政界,這也讓這所高校贏得了“美國政治家搖籃”的美譽。
雪城大學素以學術自由著稱,因而在大學的憲章上,書寫著“光明與真知”幾個字,這也構成了學校最核心的精神。雪城大學人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一種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度,即關懷人生價值的實現、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大概這也是這所大學之所以能培養出眾多杰出政治家的原因之一吧。
▲雪城大學校園 周成剛/攝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
高中畢業后,斯塔默考入英國利茲大學法學院,成為家里第一個大學生,后來他又進入牛津大學深造。
一提到牛津,就聯想到一個詞——古老。這所大學歷史之悠久,以至于沒有資料記載它的確切立校時間。作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牛津校園里隨時可見古色古香的建筑、歷經風霜的植物和傳世的古書典籍。
在牛津,好的學生并不是順從和聽話的,而是敢于反抗和挑戰權威,甚至能和教授激烈地辯論。演講和辯論是牛津學生的必備技能,也是他們的核心標簽。
▲牛津大學建筑 周成剛/攝
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
特魯多先后獲得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以及麥吉爾大學文學學士和環境地質學碩士學位。
麥吉爾大學成立于1821年英國殖民地時期,是加拿大老四校中最古老的一所,百年來一直在國際上極富盛譽,教學及研究水準享譽世界,素有“北方哈佛”之稱。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被認為是“最難申請的大學”,學校的錄取條件、錄取平均分和獎學金門檻皆為全國高校之最。
▲麥吉爾大學校園 周成剛/攝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
阿爾巴尼斯出生于悉尼,擁有悉尼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起步于19世紀中期。1850年,悉尼大學的建立是其開端。不僅如此,悉尼大學還是世界上最早根據學術成績錄取學生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早招收女生的大學。
漫步悉尼大學的校園,你會贊嘆于那些古樸典雅的建筑,而與這座“端莊”的校園格格不入的是,學校里有一條特立獨行的涂鴉通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它的存在。古老與現代所形成的鮮明反差也恰恰印證了悉尼大學恪守160多年的校訓——“繁星縱變,智慧永恒”。
▲悉尼大學涂鴉走廊 周成剛/攝
這些高校之所以能夠聞名于世,是因為其教育理念中的閃光點和背后豐厚的人脈資源。為了能探尋、展現更多世界名校的魅力,新東方CEO周成剛老師帶領團隊,歷時十年走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布200余所世界名校。他將走訪的思考和感悟,以及自己多年深耕教育行業的經驗,匯集整理在了新書《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中,相信這本“小紅書”能給有計劃留學的家庭帶來更多思考和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