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寒冬期間,為了保持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許多企業會向供應商施壓以降低采購成本。這種做法可能表現為要求供應商降價、延長付款周期或增加折扣等。然而,拼命壓低供應商價格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問題:
1. 質量問題:為了降低成本,供應商可能會使用較低質量的原材料或減少質量控制環節,最終影響產品的整體品質。2023年,在為企業服務時遇到這樣一個案例,由于價格壓得厲害,企業的兩家主要原料供應商都出了質量問題,給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
2. 供應鏈穩定性受損:過分壓價可能導致較弱的供應商破產或退出市場,這會削弱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 關系惡化:長期壓榨供應商可能會損害與供應商的關系,導致合作伙伴不愿意在緊急情況下支持企業,或者在未來的合作中不再提供最優條件。
4. 創新受限:供應商被壓價后可能缺乏足夠資金進行研發和創新,這會限制供應商提供先進材料或技術改進的能力。
5. 法律和道德風險:極端的價格壓力可能迫使供應商采取不合規的行為來降低成本,從而給企業帶來法律和聲譽風險。
為了規避上述風險,企業要學會與供應商建立同盟關系,共同應對經濟寒冬。在與供應商建立同盟關系方面,著名企業家的一些做法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如:李嘉誠說過“做生意,賺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 圖 / Aaron Burden
與供應商建立同盟關系,也就是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對于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提高采購效率以及共同應對經濟寒冬都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步驟和建議,幫助您與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同盟關系:
1. 技術降本:與供應商共同推動技術創新,探索采用成本更低的材料而不犧牲質量的方式,如:邀請供應商參與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一起探索新市場機會。為供應商提供培訓機會,幫助其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鼓勵供應商發展新技術和流程。
2. 長期合作:遵守承諾,按時支付賬款,展現可靠性;避免僅基于價格做決策,而是考慮總體價值,包括質量、服務、交貨時間等因素;通過簽訂長期合同保障供應商一定的利潤空間,同時確保供應穩定和采購成本的可預測性。
3. 合作共贏:探索與供應商的合作模式,如共享節省下來的成本、共同開發新產品或進入新市場。
4. 供應鏈整合:整合供應鏈管理,合理降低物流成本,優化庫存水平,減少浪費,提高整體供應鏈的效率。
5. 多元化供應基礎:建立多元化的供應商網絡,每種主要原材料供應商家數不低于3家,以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并增強議價能力。
6. 透明溝通:與供應商保持開放和透明的溝通,共同探討降低成本的策略而不是單方面施加壓力;建立有效的爭議解決機制,在問題出現時及時溝通,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
總之,企業應該尋求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互惠互利的關系,而不是僅僅著眼于短期的成本削減。通過合作和創新的方法,企業可以在不過度壓榨供應商的前提下,有效應對經濟寒冬的挑戰。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咨詢(heyeehr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