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大核心期刊《中華眼底病雜志》發表一篇罕見眼底腫瘤病案報告:一名51歲女性右眼視物不清,經成都愛迪眼科醫院眼底病專家團隊劉華教授、周波教授反復診斷,最終確定其罹患極為罕見的先天性單純視網膜色素上皮錯構瘤。報告指出,該腫瘤臨床容易漏診,雖罕見但屬良性,不必過度干預。
劉華教授
罕見!患者視網膜上長出一對“駝峰”
據該論文通信作者、愛迪眼科眼底病專科劉華主任介紹,該患者因右眼視物不清,在長達一年后到愛迪眼科求醫。經檢查發現其右眼存在邊界清晰、以黑色為主的圓形病灶,且病灶周圍視網膜血管形態正常。
眼底病專家劉華教授、周波教授,醫生陳艷君、護士帥娜組成的病案研究團隊,利用眼底自身熒光檢查(AF)、光相干斷層掃描(OCT)、血管成像(OCTA)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各類眼科影像學及電生理檢查,對患者的病灶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病灶附近視網膜呈放射狀皺褶,宛如“駝峰狀”隆起,而血管結構清晰。研究團隊經過反復診斷,并查閱了大量文獻,最終確診為罕見的先天性單純視網膜色素上皮錯構瘤。
周波教授。
專家:雖罕見但“良性”,不必過度干預
研究結論認為,先天性單純視網膜色素上皮錯構瘤是一種罕見的良性腫瘤,雖然位于黃斑區,但由于其極少出現并發癥,對視功能的影響相對較小。此外,該病例的穩定臨床表現與視網膜新生血管和脈絡膜新生血管等疾病多變的眼底改變形成鮮明對比,有助于臨床上的鑒別診斷。專家建議對此類病例進行隨訪觀察,以避免不必要的過度干預。
周波教授表示,該病多見于單眼,偶見雙眼發病。臨床上常常被誤診為脈絡膜黑色素瘤或其他腫瘤。因其極少出現并發癥,臨床也容易漏診。
意義:為眼科同行提供診斷和治療參考
據了解,該病案報告中的患者于確診6個月后再次入院復查,其眼底病灶并無變化,眼內指標穩定。這期間,以劉華教授、周波教授為主的研究團隊對其進行了長期跟蹤,并形成論文,詳述了罕見先天性單純視網膜色素上皮錯構瘤的臨床特征和多模式影像學表現。
劉華教授表示,對該罕見眼病研究的意義在于為眼科同行提供診斷和治療參考,并有助于提高業界對此類病例的識別和處理能力。
(宋永坤、王亦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