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tonio Hugo Photo/Getty Images
利維坦按:
前段時間看日本NHK的調查顯示,近些年日本年輕人想要進入體制內工作的意愿在減弱,主要原因在于超時加班帶來的過勞和長期的精神壓力,另外,“終身雇傭制”的穩定性也在減弱,比如,盡管日本公務員法規定,如果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或人事院其他規定,公務員不能被降職、休職或免職,但如果在崗公務員有缺勤、遲到早退、泄露秘密、偽造文書或者性騷擾等行為,終身雇傭的保護就不存在了。這和目前中國年輕人紛紛想要擠進體制內形成了很大不同。
如果說某些國家年輕人群體 (主要是Z世代群體) 對于不幸福感有具體該國的一些原因,但放眼全球的很多國家,學者們驚人地發現,年輕人不幸福感受的比例都在以類似的方式驟增,這給歸因帶來了困擾。
中年危機是一種常見的成年現象,還是說僅僅是個吸引眼球的概念?衡量幸福感的研究,通常為這種自我反省的時期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在人的一生中,幸福感往往在成年初期很高,在中年時下降,直到晚年再次上升。不幸福感則呈現相反的模式——最年輕和最年長的人往往最幸福,而中年人則最不幸福。
將幸福感和年齡結合繪制,幸福曲線呈U形(“U”的左峰和右峰分別對應年輕和老年),而不幸福感的圖表則呈駝峰形。簡而言之,中年危機似乎是真實存在的:幸福感在大約50歲時達到最低點,在30歲和70歲后達到高峰[1]。這一發現已在146個國家得到驗證,適用于1973年以來的數據,并且不僅僅適用于人類。研究人員甚至在猿類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2]。
電影《一一》(Yi yi,2000)劇照。? 豆瓣電影
“這是一個確鑿的事實。我們稱其為社會科學中最引人注目和持久的模式之一,”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教授戴維·布蘭奇弗勞爾(David Blanchflower)說,他是2008年第一篇關于幸福U形曲線論文的合著者之一[3]。
他說,這一曲線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它不再是這樣”。布蘭奇弗勞爾和他的同事最近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NBER)發布了一篇工作論文[4],文章指出,這種駝峰形的不幸福模式已被另一曲線所取代,新圖表顯示,不幸福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持續下降。這種模式是由年輕人的不幸福感增加所驅動的,不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于老年人而言。
? “The Global Loss of the U-Shaped Curve of Happiness,” by David Blanchflower and Alex Bryson. Posted online June 6, 2024
在一篇后續的博客文章中,布蘭奇弗勞爾指出,年輕人這一群體的幸福感也在相應下降,導致幸福感的U形模式隨年齡變化而發生類似的變化:現在圖表上的線條呈現出一個持續增加的趨勢。
這項關于不幸福感縱向變化的研究,分析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自200年到2022年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的數據。具體來說,作者追蹤了那些對以下問題回答“30”的人:“現在想想你的心理健康,包括壓力、抑郁和情緒問題,在過去30天里,有多少天你覺得自己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我們必須關注那些極端處境中的人,”布蘭奇弗勞爾說?!跋胂肽切┳钊菀讓ざ桃?、最容易絕望而死的人。這些人會說,‘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心理健康狀況不佳?!?020年至2022年間,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日子。但有7%的人承認有30天。
從1993年到2023年,有這種反應的人的比例幾乎翻了一番。這一比例在年輕人中增長最快,尤其是18至25歲的女性。“僅憑這一事實就已經十分可怕了:我估計11%的年輕女性處于絕望之中,”布蘭奇弗勞爾說。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卡羅爾·格雷厄姆(Carol Graham)的工作研究重點是幸福感,她承認這一發現的嚴重性:“我們從未真正考慮過,人生的最低谷會是在青年時期,年輕人剛剛步入新生活,不應該是他們最焦慮沮喪、對未來毫無希望的時候。這其中一定有嚴重的問題?!?/strong>
? NPR
這些趨勢,導致年齡與不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改變。2009年至2018年間,絕望感仍呈駝峰狀,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然而,45歲之前,尤其是25歲之前,絕望感迅速上升,這意味著在2019年,不幸福感在更年輕的群體中出現得更為頻繁。“布蘭奇弗勞爾一心想展示許多國家的U形曲線……突然間,他寫了一篇論文,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格雷厄姆說。
“問題是,”布蘭奇弗勞爾說,“為什么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起初,他關注的是少數人群中絕望至死問題:沒有大學學位的中年白人。后來,正如他所說,他“認為一切都是新冠病毒的原因”?,F在,布蘭奇弗勞爾意識到這是一個錯誤?!靶鹿诓《局皇茄永m了之前存在的趨勢罷了。”
在NBER的論文中,布蘭奇弗勞爾和他的合著者使用英國的數據重復了這一研究,并發現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也存在類似的模式?;谒_皮恩實驗室(Sapien Labs)“全球心智項目”自2020年到2023年34個國家的數據庫[5],作者發現,目前這些國家年輕人群體的不幸福感水平更高,而且趨勢并非駝峰形。
“我們以為只有美國是這樣,但……我們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看到這種情況,這才是我們感到恐慌的原因,”布蘭奇弗勞爾說。
? “The Declining Mental Health of the Young and the Global Disappearance of the Hump Shape in Age in Unhappiness,” by David G. Blanchflower et al. NBER Working Paper No. 3233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April 2024
在后續博客文章中,他和一位合著者還研究了幸福感的趨勢,以測試幸福感的U形曲線是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6]。在繪制了2005年至2018年和2022年收集的數據后,研究人員發現,在調查的最初幾年,傳統的U形曲線仍然存在,而2022年的數據則顯示出一條不斷上升的曲線,年輕人處于曲線左側的最低點,曲線隨著年齡的增長穩步上升。“我認為我們應該感到非常震驚,”格雷厄姆說,“U形曲線不僅是一個直觀的發現,而且它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非常一致?!?/p>
在NBER的工作論文中,布蘭奇弗勞爾和他的合著者專注于不幸福感,排除了幸福感的數據,因為他們正在研究負面生活的影響。糟糕的心理健康與曠課、精神病院入院率和自殺率相關[7][8]?!皬尼t學上講,不幸福感的研究更簡單,”布蘭奇弗勞爾說,“如果你回顧之前的研究,那些明顯不幸福的人往往是自殺、藥物過量或酒精中毒死亡的人。我們正在研究那些可能導致不良結果的指標?!?/p>
?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關于年輕人幸福感下降和不幸福感上升的原因,目前沒有統一的共識,但布蘭奇弗勞爾認為,這一趨勢是由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造成的。“你需要的是2014年左右開始的、全球性的、對年輕人影響特別大的事情,尤其是年輕女性,”他說,“任何給出解釋的人都必須找到符合這一點的事物。除了智能手機,我想不到其他的解釋?!?/p>
然而,無論原因是什么,“這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布蘭奇弗勞爾說,“我們已經過了分析階段。我們應該開始試點,嘗試找出可能有效的方法……告訴我我們能做些什么來幫助這些陷入困境的年輕人。”
參考文獻:
[1]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48-020-00797-z
[2]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1212592109
[3]pubmed.ncbi.nlm.nih.gov/18316146/
[4]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794387
[5]sapienlabs.org/global-mind-project/
[6]www.interdependence.org/blog/the-global-loss-of-the-u-shaped-curve-of-happiness/
[7]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25985/
[8]pubmed.ncbi.nlm.nih.gov/24908542/
文/Deena Mousa
譯/天婦羅
校對/tim
原文/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young-adulthood-is-no-longer-one-of-lifes-happiest-times/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天婦羅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