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鈍感力”成為了互聯網上的熱詞之一。鈍感,顧名思義,即遲鈍,形容人在面對外界事物的時候,反應比較遲鈍,不因瑣碎小事而情緒波動。與之相對的是“敏感”。
在現實生活中,你愿意成為敏感的人還是鈍感的人?來聽聽壹詫小伙伴們的觀點吧。
01
Esther:正方
作為鐵打的INFJ人,高敏感和高共情力已經是想改也改不掉的“天賦”。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這樣的“天賦”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我就因為高敏感而常常陷入內耗,不斷反復猜測對方的情緒狀態、對我的想法,而不敢以最簡單的詢問方式去獲得答案。
但敏感給我帶來的好處是,我不會太受人際關系煩惱,因為我事先就因為“敏感”而做好了一切的應對準備。在工作上,也能為避免提前陷入內耗,而把能想到的方面都提前做好“預案”。
或許我現在已經無法選擇該成為“敏感”還是“鈍感”的人,但因此所收獲的成長與進步,也是“鈍感”所無法帶來的。面對自己,不斷嘗試認同自己,敏感的人也能成為“無敵”的人。
02
Grace:反方
鈍感力似乎在這幾年都成為一個熱詞,甚至都有教你怎么培養自己的鈍感力書籍在賣了,一個人有沒有鈍感力其實還是挺重要的。
鈍感力說白了就是讓自己變得不要太玻璃心,太敏感,畢竟生活這件事本身就不容易,如果處處都太敏感,生活就太累了。
學習鈍感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走心,別人話說得太難聽,一只耳朵出一只耳朵進,不走心。別人對你做了超過認知缺德的事,你也要抱有世界是多樣性的,什么人都有,只要不影響到自己就無妨,真影響到自己,想盡辦法跟爛人做好切割,他們爛人磁場可是會影響你的能量磁場。
鈍感力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正能量的磁場,不爭不搶不辯,讓自己在自己的正能量磁場上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03
June:正方
我愿意成為一個敏感的人。因為具備敏感性,方能時刻關注外在世界,從而欣賞世間的美好,真切感受人間的喜怒哀樂,如此內心世界方能豐富多彩。
在生活里,敏感之人充滿浪漫主義情懷,與他相伴,絕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他心思細膩,與人相處時,總能敏銳感知他人的感受。正因如此,他是人際關系處理的行家,大家都樂于與他相處,他的朋友眾多,生活也過得愉悅而充實。
他能在別人需要安慰時給予溫暖,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他善于傾聽,也懂得回應,讓人在他身邊就能感受到真誠與善意。
這種敏感并非脆弱,而是一種力量,讓他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收獲無盡的歡樂與溫暖。
04
Jason:反方
有時候不那么敏感,你反而走得更久,更遠,更穩當!
這是我寫在開篇的話,也是我特別欣賞的一種人生態度,畢竟看現實中的例子,也是那些沒那么敏感的人,取得的成就更大,畢竟“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你太突出面對的困難也比別人要多更多,有時候憑借鈍感力,才讓你更容易走下去。
不說遠的,就說說明星娛樂圈,多少敏感的優秀的女明星,如阮玲玉之類的,最后都以自殺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成就也就這樣戛然而止了,反觀如同劉嘉玲,她受到的痛苦和非議更多,但她就很有自己的鈍感力,有作品,有成就,當然也有生活,有自己的人生。
有時候鈍感力真的太重要了,在你絕望的時候,鈍感力會讓你知道睡一覺醒來,明天地球也會接著轉,人生就是一場體驗,連生死都沒有什么大不了,哈哈!
■ 編輯排版|Vicky
■ 圖片|來自AI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