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牛郎織女,大多數人的心會被他們跨越星河,矢志不渝的愛情所感動。心中不由地憎恨王母娘娘,覺得她棒打鴛鴦,還讓兩孩子沒了娘,這分明就是惡人。
但是,當媽后再看這個故事,我突然理解王母娘娘,對她恨不起來,還有點同情她。甚至覺得她對牛郎手下留情。
一切都要從《牛郎織女》說起。
織女背著王母和好姐妹偷下凡間,順便泡個澡。哪曾想,這一泡,衣服被順走了。
正當她急得團團轉,錯過回家時間時,牛郎及時出現,不僅送還衣服,還“好心”收留織女。
及時解圍,還送溫暖,這套路讓涉世不深的織女芳心涌動。隨后跟牛郎到山溝溝里,過上男耕女織的日子。
織女不僅為牛郎生了倆娃,還天天給他洗衣做飯,織布。
這個故事,細思極恐,讓人氣憤至極。
首先,牛郎偷衣服完全是隨機的,就像拆盲盒,壓根不知道是哪個仙女的衣服。
他的心思簡單粗暴,目標明確,白撿個媳婦帶回家。至于是誰,并不重要。
這純粹是“隨機配對”。與愛情,沒有半毛線的關系。
這劇情,放在現在,就是純情美少女在街頭相信了騙子的話,乖乖跟著他被拐騙到窮鄉僻壤,過上苦日子的悲劇。
而織女這情況,妥妥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患者一枚。
再來看牛郎的行為,與十惡不赦,喪盡天良的人販子有什么區別?
動機不純,主觀惡意很明顯。而且手段卑劣,還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想想看,如果換成是你,閨女遇上這事,不得急瘋了?報警、找茬、討說法,一個都不能少!
王母作為一個母親,心疼孩子,反應激烈,也在合情合理之中。完全可以理解!
別說是王母,就是尋常人家,母親也不愿意看到自家孩子跳火坑。
就像一位博主說的,自己要是有王母的實力,牛郎家的蚯蚓也要豎著切絲。
再者,我們聊聊牛郎的人品,這不是小事。趁姑娘洗澡時順走她衣服,用這種方式“促成”一段婚姻。
說實話,挺不光彩的。不禁讓人在他人品上打一個問號。
這種小手段,把天上仙女拽下來,再拉到和自己一個檔次,美名“男耕女織”。
不禁讓人懷疑,他是否真喜歡織女,還是看中她背后的實力。就像《錯位》中顧己鳴有目的接近蘇真真。
最終,牛郎是既得利益者。
更讓人不齒的是,牛郎披著牛皮,到天庭找織女。
王母見他一片癡心,決定考考他。讓一群仙女和織女打扮得一摸一樣,讓他找出真正的織女。
牛郎見這陣式,個個都像織女。他認不出來,一著急,竟然動手打一雙兒女。
聽到孩子哭,織女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這一哭,出就露了陷。牛郎找到織女。
這場游戲,牛郎的小聰明看似贏了,實際他輸得很慘。
從他動手打孩子,就已經輸了。
但這一切,對某些人來說,都不值得一提。他們認為真愛無敵,牛郎織女的愛情可歌可泣。王母是惡人,因為王母擋了他們的“好事”,損害了他們既得利益。
而對另外一些人,這就是窮小子用下三爛的手段騙少女的故事。從母愛角度出發,她是在救女兒于水深火熱之中。
支持牛郎和王母的人,肯定不是同一撥人。
就像支持呂后和戚夫人的,鐵定是兩撥不同人。
呂后在家里大后方,帶娃、照顧公婆。戚夫人在前方為劉邦暖炕頭。功勞苦勞二人都有,都想自己的兒子成為接班人,自己成為未來的主宰。
這都沒有錯。
但百姓不這么想,他們不關心謝謝。他們只圖吃飽穿暖,生活太平,安安穩穩過日子。
所以說,這個角度,就是看這個人,不管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傻子還是聰明人。
當然,還有一種人,同情心泛濫。他同情牛郎,同情戚夫人。
但是,這事真落到自己身上,或者她女兒經歷織女的遭遇時。他們比誰都著急,還會勸女兒認命嗎?
如果,做不到;只能說,這想法和現實,是嚴重脫節。
所以,同一件事,因人而異,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結論就不同。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明白,牢牢記住,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尤其是自己的女兒,讓她們遠離危險,這才是最要緊的。
畢竟,平安健康,比啥都強。
大家好,我是 方方讀唐詩,關注我,鎖定精彩不迷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