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人自有天收”,“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多行不義必自斃”等,這些話都是用來表達一個人如果壞事做多了總會有付出代價的那一天。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來設想一下這些話都出現在什么樣的場合。對于我個人而言,我能想到的是當一個人做了損害我利益的事情或者違反了我心中對于良善道德的認識的時候,而我又無能無力不能怎么著對方的時候,我才會用這句話。
所以它其實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自己無法讓對方付出相應的代價,只能撂下這句話利用一種人們對于“命運以及太多未知”的無法解釋帶來的對于“神明”是否存在的懷疑作為反擊。試想如果我能立刻讓對方付出代價何必求助未必響應我請求的神明呢?
且不說神明那里的對與錯的標準是什么,每個人的善與惡標準都不同,我嘴里的惡人行為也許別人覺得是善人。對與錯一直是一個立場問題,而不是絕對標準的問題。
這種反擊的意義何在呢?一方面,無論如何,這是一種反擊,一種咒罵,也許能讓對方的精神受到損害,也是一種可能需要承擔的代價;另一方面,我們雖無能為力,但想到神明會替自己懲罰對方,也給了自己一個脫離開屈辱、痛苦、憤怒、不甘等情緒的理由。
這些情緒的存在是為了幫我們做出一些快速的反應,來保護我們自己。當情緒存在的目的達到的時候,自然也就是其消失的時候。比如:神明會替我懲罰ta,所以不用我生氣來擔心對方沒有承擔應有的代價了,所以我不需要生氣了。
那么,惡人自有天收有沒有合理性呢?也有。如果一個人長期普遍的對待別人總是盡可能自己利益最大化讓對方毫無收獲,那么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再與其合作了。這也算是“天收”的一種吧。
但是若是這個“惡人”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優化自己和別人合作的互利共贏機制,彼時的惡人也許會成為今日的善人,那天神究竟該收還是不收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