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已經進入倒計時,調理身體該提上日程了!
每年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在這個時期貼三伏貼,能起到“事半功倍、去根治本”的作用。
“三伏貼”也叫“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法”。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
所謂“冬病”,是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發作和加重的病變,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所謂“夏治”,是依據“春夏養陽”的理論,在夏季疾病的緩解期進行調理,以預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復發,或減輕其發作的程度、癥狀和次數。
三伏貼,是目前普及最廣的“夏治”方法之一,它是在一年最炎熱的三伏天,將中草藥物熬成膏藥、油膏或將藥物賦形做成藥餅,貼敷于人體體表特定部位,以刺激穴位、激發經氣,使藥物成分滲透吸收以發揮改善疾病的作用。
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咽炎、反復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肺氣腫、小兒咳嗽等。
慢性胃炎、慢性腹瀉、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腿痛、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等。
月經不調、痛經、宮寒、產后頭痛、陰道炎、盆腔炎等。
失眠、多夢、易醒、慢性疲勞綜合癥、免疫力低下等。
消化不良、腹瀉、遺尿、哮喘、生長發育遲緩等。
三伏貼無需都擠在“三伏”第一天,只要每次貼敷間隔十天即可。
三伏貼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冬季易發疾病在夏季本來癥狀就不明顯。
所以貼敷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切忌在看到沒有明顯效果時就立即放棄貼敷,這樣恐怕會對疾病康復有負面影響。
同時,在貼敷三伏貼時,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貼藥約3-4小時后或自覺皮膚燒灼感需自行取下。
2.注意皮膚清潔,貼藥當天忌冷水洗澡。
3.貼敷期間忌酒及辛辣、油膩、海鮮冷飲等食物。
4.貼藥后出現皮膚紅暈屬正常現象;如果有氣泡,小者可令其自行吸收,大者,請醫生采用無菌針具刺破,保護創面,禁忌抓撓,避免感染。
三伏貼雖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合使用三伏貼:
三伏即將開始,建議大家把握住今年冬病夏治的時機,錯過要再等一年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