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黃昏時,在曲江、經開、航天、灞橋的很多中小學門口,都可以看到公交車守候在指定的站點,這些是公交公司新開的校園定制專線。
類似路線,在西安還有很多,據西安大交通公眾號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2月底,西安已經開通了95條校園定制公交。
越來越多的定制公交,方便了學生、市民等日常出行,但爭議也隨之而來。
陜西道路協會校車分會相關負責人告訴鎬媒體·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定制公交運載義務段中小學生,實際上承擔了校車的功能,但定制公交并不符合校車的安全、技術等標準,且部分線路與校車重合,引發校車停運。
而對于定制公交,全國不少城市已有推行,從行業發展、市場競爭角度來說,校園定制公交、校車若能提供優質服務,對學生家長而言,都是樂見其成。
如何從政策層面規范制度細則,厘清界線,實現合作共贏,是主管機構、企業及社會各界需要共同探討的話題。
“近40臺校車停運”
自2012年國家出臺《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西安市校車安全管理辦法》也于次年9月1日起施行。
據陜西道路協會校車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安共有制式校車2500多臺,其中,私人企業的制式校車有1700多臺,從業人員4000人左右,路線集中在高新、曲江、經開、航天、灞橋等區域。
校車不同于普通的運輸車輛,屬于特種車輛,國家有嚴格的標準界定。如統一標準為明黃色,專用校車前部應設置碰撞安全結構、車內空氣成分應符合GB/T17729的規定等。
制式校車一般分為46座或56座,落地價格45萬-47萬左右,只能運載義務段的學生。所以,校車一旦被閑置,不能轉型,損失較大。
圖源:西安辰星小紅星校車服務有限公司官微
“定制公交運載義務段學生,擠占了制式校車的生存空間。”陜西某校車企業負責人表示,自從2022年公交定制路線開始實施,到目前為止,西安的校車已經停運近40臺,不算人員費用,每臺每月損失近萬元。
該負責人感慨,“熬過了三年疫情,卻熬不過公交的擠壓!”
關于制式校車運載學生,《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等有明確規定,而定制公交運載義務段學生,一定程度上扮演著校車的角色,但與相關的條例卻格格不入。
上述企業負責人介紹,定制公交與制式校車相比,存在安全標準不達標、技術標準不相符、審批程序未履行的問題。
其舉例,校車隨車老師1-2名,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司機駕駛證也需要注明準許駕駛校車,校車的注冊也需要很多流程。而定制公交只配備一名司機,沒有培訓過的隨車老師,也并未注冊校車車牌,車體和配置也不符合校車的要求,只有承擔的功能與校車無異,存在安全隱患。
審批流程上,校車使用有嚴格的行政許可程序,若公交車要從事校車服務,則教育行政部門需要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對定制線路的公交車進行校車服務許可。
公交一年補貼23億
對于校車企業質疑,有律師認為,定制公交雖然承擔了一定的校車業務,但因其特殊性,未必適合校車管理條例。
定制公交的出現,有一定的市場原因,一方面是經營承壓下,公交公司多元化發展的探索。
據西安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股東西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西安市地鐵線路的開通以及路網效應的逐步形成對公交運輸產生一定分流影響,2023年公交公司收到的補貼收入為23.4億元,公交運營業務毛利率仍為負。
一方面,因為校車的特種車型性質,定價普遍高,也催生了一部分市場需求。
人民網政務留言板,時常有市民投訴校車收費問題。2023年5月,經開區某家長投訴,孩子就讀于西安市經開某小學,從一年級開始乘坐校車,五六公里的路程每學年收費4500元,因為疫情原因漲價到每學期5000元。
對于校車收費標準,上述校車分會負責人表示,西安市物價局并沒有針對校車收費行業標準出臺相關條例,校車協會多次向西安物價局咨詢,未得到明確回復。目前市場收費大都是每學生每月530元左右,一個線路的校車行駛最遠不超過13公里。
實際上,對于校園定制公交的運營,公交公司也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制度。西安新聞廣播針對定制校園公交,曾做過一期訪談報道。
如在安全方面,校園定制公交均配備性能良好符合國家客運管理規定的車輛承擔接送服務,針對低年齡段學生,隨車配有一名安全員,全程跟車;收費上實行市場化票價,線路長度在10公里(含)以內的線路6元,10公里至20公里(含)的線路10元,超過20公里,每增加5公里(含)增加3元。
關于校車企業提出的質疑,鎬京筆記聯系西安交通運輸管理局及西安公交集團,均未得到回應。
如何才能合作共贏?
如何界定定制公交的性質,國內一些城市,在定制公交規范發展上,已有探索。
2023年8月,北京交通、教育、財政等五部門出臺《北京市通學定制公交運行服務監管工作規則(試行)》,目的是為提供高效、便捷的義務教育通學服務,減輕家長接送負擔,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
該規則明確提出,通學定制公交是指使用新型公交車型,通過學校組織家長定制的方式為義務教育學生提供通學服務公共交通,是一種既不同于專屬校車,又不同于常規公交的新型服務模式,是政府兜底的“暖民心工程”,具有公益屬性。
并要求交通部門指導運輸服務企業制定駕駛員、乘務員遴選條件和車輛標準,規范行業發展。財政部門制定通學定制公交政府財政補貼政策等。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官網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京通學公交共運行線路273條,服務學校106所,服務學生1.1萬人,日均運送學生超過1.85萬人次,日均出車440余部,社會反響不錯。
西安能否借鑒這一模式,西安市的財政能否支撐,等等,這一切都有待考察。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從市場反饋來看,校車與定制公交各有所需,但難免線路上有所重合,形成競爭關系,如何從政策制度上規范定制公交的運營,明確邊界,引導公交與校車企業間良性競爭,共同發展,對學生群體的多樣化出行也是一種互補,同時,校車企業也應積極謀求轉型,延伸學生服務鏈條。
一些校車企業也在謀求轉型,以青島某校車企業為例,該公司通過從常規性的包車和線路,向深度的歷史、人文、采風、畢業季、夏令營等高附加值型轉變,形成了集客源組織、研學運輸、研學基地等于一體的產業生態圈,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政府出臺政策,合作共贏,而不是現在這樣。”上述校車企業負責人同樣表示。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