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
AI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不會大規模取代公務員?
如今AI的話題太火了,因為真的關系國運。
大家應該聽說過,這幾年美國在瘋狂押注AI,
美國押注AI絕不止是為了炒股票,大家一定要放在中美PK的國際形勢下去理解。
美國現在做夢都想把中國制造業從國際市場上擠出去,給我們發展經濟制造難題,但是中國產品質量這么好,價格這么低,豈是你說擠出去就能擠出去的?
所以美國一直高喊制造業回流,但是因為用工成本高、產業鏈缺失、效率低下等原因回流喊了好多年,實際上他們制造業越來越拉胯,這就讓制造業回流成為了一個美國笑話。
但是,我們也別笑太狠,美國瘋狂押注AI的目的就是想改變制造業的游戲規則。
假如AI進化到一定程度,可以規模化取代工人了,那么就可以通過建設各類無人工廠,重新打造供應鏈,真正把產品的成本降下去,產品有了競爭力,再通過小院高墻政策把中國擠出去,實現給我們發展經濟制造難題。
這就是美國現在瘋狂押注AI的底層邏輯,他們就是沖著我們來得,而且來者不善!
在這樣的形勢下,決定了我國也必須發展AI,反正不能比美國落后多少,而且要利用產業鏈優勢,做好AI與工業結合,確保制造業優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AI與制造業結合會越來越深,必將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水平,才能繼續保持成本優勢,
換句話說,就是制造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沒有以前那么大了。
但就業是民生之本,又必須想方設法擴大就業,
怎么辦?
所以,關于AI是否能大規模取代公務員的話題,
大家站在民生的角度稍微想一想也就知道答案了,
怎么可能嘛,
我認為,AI時代,體制內更要想方設法擴編,盡量增加崗位,吸納就業。
比如,現在不少省市專門招聘鄉村協理員,就屬于原來沒有現在新增的崗位。
當然這個崗位不是公務員,而類似的新增崗位還有不少,
甚至包括武漢大學圖書館招募的臨聘人員,其實都是體制內為吸納就業做出的努力。
雖然待遇不高,可能到手收入連2024這個年份數都達不到,但畢竟也是一個崗位。
所以,沒有任何理由會讓AI取代公務員。
其次,AI應用在生產環節也許沒大問題,但應用在管理環節肯定要出大問題的。
最簡單的,擔責與背鍋,AI無法勝任更無法被追責啊。
其實不光是日常行政,就是自動駕駛,AI也存在道德困境。
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首次提出的電車難題:
一輛列車在鐵軌上高速行駛,在列車正在行進的軌道上,有五個人被綁起來,無法動彈,列車將要碾過他們,若此時你站在改變列車軌道的操縱桿旁,可以通過拉動這個操縱桿將列車引導到另一條軌道,但另一條軌道上有也有一個被綁著無法動彈的人,只要列車變換軌道,也會碾過那個人,此時你會怎么選?
這個例子當然很極端,但突出的是一個責任歸屬問題,即操縱者要對結果負責。
假如換成AI駕駛,就會產生無人負責的道德困境。
據說,武漢的蘿卜快跑,每兩臺車就配了一名后臺安全員,時刻監控車況和路況,緊急情況下直接換成安全員駕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蘿卜快跑離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距離。
至于取代公務員,那就更別想了……
呵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