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川桂兩軍出了大力。其中,劉湘為首的川軍參加了黃廣戰役、信羅戰役、萬家嶺戰役等大小戰斗46次,還為抗戰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兵源;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軍參與了臺兒莊大捷等20余次戰役戰斗,并長期駐守大別山東、南山麓,充當陪都重慶的重要屏障。
抗戰勝利后桂軍得到發展
即使經過1946年整編后有所裁減,依然有第7軍、第48軍、第46軍等純粹的廣西子弟兵近10萬人,實力超過抗戰前。更重要的是地盤的擴張,已經從廣西一省擴展到華中地區,湖北、湖南,甚至河南都有桂系力量介入,而安徽省上下更是完全被桂軍掌控。
川軍則幾乎土崩瓦解
雖然仍有十幾個軍的番號,但四川實力派能夠掌握的不過兩三個軍7萬人左右,與抗戰前的30萬軍隊相比,處境可謂凄慘。地盤方面則僅剩西康等少數苦寒之地,不但巴蜀之地最精華的成都、重慶,即便稍微富庶點的地方,也處處可見中央軍和軍統特務把持。。
同樣都是出省抗戰,同樣流血犧牲,為何桂軍越打越強,川軍卻越來越慘呢?
桂軍上面有人
抗戰之初,桂軍的二號人物白崇禧就入職中樞,擔任了全軍的副總參謀長,后來又兼軍訓部長;桂軍首領李宗仁則擔任第5戰區司令,雖然麾下多是地方雜牌,但他擁有極大的自主權,上任不久就呈請蔣介石槍決了自己的副手韓復榘,使得戰區上下令行禁止,唯李宗仁之命是從。川軍中僅有首領劉湘被任命第7戰區司令,可惜還安排了陳誠擔任其副手,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這位天子近臣手中,劉湘只是個擺設。更何況,劉湘率部出川抗戰不久就病重住院,并于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醫院去世。
川軍內部不穩
桂軍從北伐戰爭開始就與擅長收買拉攏的蔣介石對抗,并三次逼其下野,其內部凝聚力之強,僅閻錫山的晉綏系可以比肩,桂系的高級將領沒有李、白的首肯,絕不會聽憑蔣介石調動軍隊。而川軍內部本就四分五裂,出川抗戰前長達17年的混戰曾使得整個川系軍隊聲名狼藉。劉湘死后,川軍更是連名義上的領袖也沒有了,內部分歧再起,連劉湘的直屬部隊也有了王陵基、潘文華、王瓚緒三派之分。
蔣介石對川軍分而治之
群龍無首的川軍非常輕易就被蔣介石分割成8塊兒,調往長江南北甚至山西戰場布防。其中,鄧錫侯、孫震的第22集團軍布防大別山北麓;潘文華第23集團軍防守安徽境內銅陵至貴池一線長江南岸;楊森第27集團軍布防安慶,后又調至江西等地;王瓚緒第29集團軍布防大別山東、南麓至長江沿線;王陵基第30集團軍布防南潯線一帶;郭汝棟第26師至湖口擔任江防作戰;獨立35旅守備長江富池口要塞;而第47軍則干脆呆在山西聽從閻錫山調遣。
在長期的抗戰中,川軍被不斷瓦解和消耗,不像桂軍那樣,基本都集中在李宗仁第5戰區和廣西老巢,輕易不會被動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