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阻風
米芾(北宋)
千里長淮徹底清, 靈英廟下誓其心。
二舟一物如來暗, 愿向洪流深處沉。
這首詩是北宋書畫名家米芾所作,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曾在今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主政一方,屆滿離任,乘舟遇險,遂作此詩,投入江中,風濤停息。時人盛傳,因其廉潔,遂得護佑。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祖籍山西太原,后遷居湖北襄陽,長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出身勛臣之家,與趙宋皇室關系密切。
據《宋史·列傳·卷十九·米信傳》載,米芾先祖米信為奚族人,以悍勇擅射而聞名,得宋太祖趙匡胤賞識,引為心腹,累功授節度使。米芾之父米佐授封會稽縣公,其母為宋英宗高皇后的乳娘。
公元1069年,宋神宗不忘舊情,恩賜米芾為秘書省校書郎,由此進入仕途,但比之科舉,總歸略輸一籌,因而官星不顯。
宋哲宗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米芾任漣水軍使(古方志中記載為元祐年間)。任職兩年,由此留下了“米公洗墨池”這一勝景。
漣水史稱“安東”,民國初年因重名,復改稱“漣水”,由境內漣河而得名。因而明清兩代古地方志,稱“安東縣志”。
1727年《雍正安東縣志·卷九·宦蹟志·名宦·宋》
米芾字元章,吳人也,亦曰襄陽人,號海嶽(岳)。米神俊逸,吐音清暢,所至人聚觀之。好潔(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
作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精翰墨,沈著飛翥(chén zhuó fēi zhù,字體穩健飛揚,瀟灑酣暢。),得王獻之筆意。
畫(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擬(擬),至亂不可辨??崾裙牌魑飼嫞棧▽殻x齋(齋)貯之。精于鑒賞,經品題者,價高十倍。
元祐間,知漣軍。不事淫祠,邑人崇龍王,會(會)芾正之。
每書罷,洗墨于池內,池水至人清黑各半。喜弄石,遇奇石即拜,人呼為米顛。守漣二年,多惠政,任滿歸,囊橐蕭然(náng tuó xiāo rán,指沒有多少行李財物)。駕小舟至西赤岸,風濤大作,舟人甚恐,芾正色坐,索紙筆題詩投水,風濤遂息。
歷官書畫學博士,吏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卒,年四十九。
以上照《宋史》本傳纂入。野史有云,公為京江(今江蘇鎮江)鶴林寺伽藍神(寺廟守護神),語多荒誕,不見正史,不便載入。
1518年《正德淮安府志·卷之十四·古跡》:墨池。在故縣治后,昔郡守米芾所鑿,滌墨池也。
1727年《雍正安東縣志·卷二·建置·古跡》
米公洗墨池
池畔舊有亭,久廢。會雍正三年,知縣余光祖蒐(搜)揚(sōu yáng,意指訪求舉拔。)勝蹟,剔蘚刪荊,建亭于其側,竪(豎)碑大書,“米南宮洗墨池”六字,植桃蒔(shì,種植)栁(柳),蒔花竹,觴詠流連,邑人指為勝地。俾(bǐ,使)數百年塵(塵)埋之跡,一旦煥然發(發)蒙(糊涂不清楚),米公有知,當(當)亦輾然。
米公三石
今存其二,一在縣宅門內,一在縣宅西齋內。知縣余光祖有記,載《藝文志》內。
米芾在漣水任職兩年,清正廉潔,官聲頗佳,遂留下了投詩息風濤的典故,所遺留的洗墨池,后世修繕不斷。
據說米芾走后,在洗墨池上,每天清晨總有薄薄的飛霧縈繞。在淡淡的霧靄中,人們隱約見到米公洗墨形象。這就是漣水相傳已久的“墨池飛霧”的故事?!澳仫w霧”便成為漣水有名的八景之一。
在今漣水縣城中心有“五島湖旅游區”,占地總面積約65.9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約38.5萬平方米,包括五島湖公園、能仁寺景區、漣水縣博物館三大板塊。其中五島湖公園建于1930年,迄今已有90多年的建園史,園內有五個島嶼,從東向西依次叫做豐樂島、同樂島、米公島、西苑島、夕照島。
2007年3月21日,廉池景觀建成開業。米公塑像、米公洗墨池、米公長廊、米公亭等修葺一新,在米公長廊內布置圖文石刻;利用盆景園外墻建成清風墻,刻載漣水歷史上11位清官名人的生平事跡簡介,是“省廉政文化示范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