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快跑并非全新事物,其實已經在個別城市運行了2年多。
目前,新勢力的智能駕駛技術一般是無圖方案,百度的蘿卜快跑則基于高精地圖。
兩個方案各有優劣,百度的方案要有高精地圖為基礎,對于無圖的場景就不適用,只能在特定區域運行。新勢力的無圖方案則無需地圖作輔助。
簡言之,高精地圖方案無人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但必須有地圖為基礎,而這必然會增加成本,在沒有地圖的場景不具備普適性。新勢力的無圖方案具備普適性,但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如高精地圖方案。
高精地圖方案無人駕駛可以達到L3、L4級,新勢力的智能駕駛還是L2或L2+++級。新勢力的智能駕駛出了事故,車主是責任人,尚無廠家承諾使用其無人駕駛方案后出事故承擔責任。
誠然,無人駕駛是大勢所趨,不過,在技術和法律上都需要完善。
技術方面主要是數據積累,芯片算力升級、AI升級等等,最關鍵的還是行駛數據積累。從實踐上看,即便是基于高精地圖,也會發生事故。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有了進步,但離真正成熟尚有差距。
以現階段的蘿卜快跑而言,更像是一款小型公交車,而非出租車,因為乘客必須在幾個固定的停靠點上下車。也許技術繼續發展幾年之后,才能夠在市區里替換出租車。
法律方面則是明確無人駕駛的責任,一旦出事故,車主、乘客、廠家各承擔什么責任,無人車與有人駕駛車,無人車之間出事故,事故責任如何分配。
技術革新和法律完善都比較漫長,很可能要10年,20年完成從大城市到縣城鄉鎮的推廣覆蓋。
無人駕駛的趨勢是無法逆轉的,最大的推手在于資本,從新聞上看,打車7-9KM,費用是4-6元,明顯低于網約車市場價。這就促使資本有很強的動力投資發展推廣無人駕駛出租車。
當技術、法律成熟完善后,資本會大舉涌入,會出現當年共享單車、網約車平臺的資本燒錢大戰,火拼后的寡頭會一統江湖,并以低于有人駕駛網約車、出租車的價格持續運營。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普及,最大的影響有兩個,一個是網約車司機,另一個是車企。
隨著無人出租車的普及,大批網約車司機必然失業。隨著轉型升級和科技賦能,越來越多的低技術含量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消滅。對于年輕人而言,要注重培養難以被AI和機器替換的技能。
對車企而言,無人車會使一批城市工薪族放棄買車,畢竟,大城市的車位、充電樁、牌照都不便宜,油車大城市還有限行,車輛保險保養維護維修都費時費錢,地鐵+無人車會成為大城市工薪族綜合時間成本和費用最優的選擇。
私家車會成為有錢人的工具,代步車會逐步被無人車占據,私家車中一些特色需求的車輛類型的占比會增加,比如旅行車、奶爸車。
對于車企而言,當無人出租車普及后,私家代步車的市場需求量會下降,由于無人車的使用效率更高,原本1000萬輛私家車的運載效果,可能只需要300萬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就能完成,這必然導致汽車整體銷量下滑。
站在更宏觀視角,蘿卜快跑是時代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
在改開初期,是做生意的黃金時期,體制內下海經商是潮流。
隨后是大規模城市化,房地產使大城市居民個人財富大幅膨脹,土地財政使體制內的收入水漲船高。
20年前,寶潔等外企是清北學子的首選。
10年前,隨著阿里上市,互聯網也誕生了眾多造富神話。
如今,土地財政已經難以為繼,互聯網光環也有所暗淡,35歲裁員成為大齡程序員的夢魘,考編開始被越來越多年輕人青睞......
當今中國,變化太快。
早幾年還是一房難求,如今門庭若市。
早些年想著買商鋪,旺鋪養三代,結果沒幾年線下店被互聯網沖擊。
高考時土木專業熱門,報土木被調劑到計算機的學子在網上發帖發泄苦悶,結果博士畢業房地產已經涼了,計算機反而成了“宇宙機”。
早10年考編的主力還是雙非普本,如今出現了斯坦福博士入職鄉鎮,名校學子大量考編。
我們正經歷異常劇烈的變化,沒有任何東西是永久的,即便是被認為抗風險最強的編制,也可能會從鐵飯碗變成瓷飯碗。
總之,學無止境,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謀生之技,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