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知識星球收到一些提問,有不少企業主在苦苦支撐虧損業務的同時,問我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對此,我很清晰的了解當下的現狀,但我還是想說的是,無論是上行市還是下行市,財富本身只能被轉移,不能被消滅。如果你感到財務上有困難,是因為有人以隱秘的方式拿走了你的錢,而并不是什么經濟蕭條導致的。而我們,在當下的周期時點,也正在進入一個財富分配大洗牌的時代。在這輪洗牌中,是收割者還是被收割,要看你的應對方式。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下行市意味著房產股票下跌,那么大家持有的財富都在縮水,難道不是財富被消滅了嗎?如果你持有的是這樣的觀點,你可能真的就會成為周期洗牌中被收割的那一位。
我們展開來說明。
一)財富爆發的幻象
在經濟學界,有關提振消費有兩種觀點。
觀點1 居民消費取決于居民收入的增長。
觀點2 居民消費取決于居民財富的增長。
這兩種觀點,都是對的。但要提升居民收入,可能會比較難,但提升財富,其實是有幻術可以用的。
我們下面用一個虛構的故事模型來敘述。
假定我們要通過發債來刺激經濟,而發債的用途就是給每個人發錢(美國這么干過),比如每個人發1萬塊。那么就需要14萬億,但每個人增加1萬塊的財富,也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但如果我們換個方式,可能就能大有可為。
假設我們用14萬億給工商銀行增資(只是拿工行舉例),并同等比例增發14萬億市值的股票。然后給每個人發市值1萬元的股票。假設工行股價10元/股,那么每個人就獲贈了1000股股票。
看起來和發錢沒區別,每個人還是獲得了1萬元財富,但其實在這里是可以憑空創造出更多財富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 宣布該股票停止二級市場交易。
第二步 創造一筆股票線下買賣交易,價格按100倍來計算,也就是10元/股變成1000元/股。
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們知道,一項資產的市值計算取決于下面這個公式:
資產市值 =資產數量* 當下邊際交易價格
也就是說,在每個人的股票APP里,股票價值都會顯示為100萬(1000股*1000元)。也就是市場憑空多出來了1400萬億財富。
我們沒有增加任何勞動和生產,僅憑一筆交易,社會就憑空多出來1400萬億,從常識判斷這就是泡沫,就是不合理的。但市值和財富的計算方法,確實就是如此。
但合理不合理我們先放一邊,這個憑空產生的財富是否能夠使用,就要看市場上的人信不信合理股價是1000元。
如果我們通過價值投資和長期持有來洗腦造勢,讓大家相信股票長期看漲,并堅定的長期持有該股票,
那么這時我們就可以進入第三步,也就是放開股票二級市場交易。
然后買賣博弈就會平衡于1000元的交易價格甚至可能上漲,那么龐氏就會得以持續。
以此為基礎,然后我們才可以展開接下來的一系列神操作。
二)基于龐氏之上的信貸爆發
既然每個人都擁有了100萬,那么自然對于消費是有很大沖動的。但被價值投資洗腦的普通人在這里其實面臨著兩難選擇。
如果賣出股票,就享受不到未來股票的升值。但如果不賣股票,100萬就是個賬面數字,怎么才能有錢消費呢?
而這,就是信貸登場的時刻。
請注意,這里才是關鍵的轉折點,前面所說的,都是龐氏,而只有信貸參與進來,市場上的錢才會猛增,消費才開始空前活躍。
銀行信貸經理為了業績,跳出來說,可以把市場價100萬的股票抵押,然后借給你70萬現金。
我們知道,你從銀行貸款來的錢,并非是從他人的存款賬戶劃轉來的,而是通過你的信用憑空創造的。也就是,這70萬,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印錢”。
當普通人因為泡沫而認為自己真的擁有了100萬市值的財富,通過信貸獲得現金后就會大筆消費。于是導致消費品公司的營收暴漲,隨即整個產業鏈上的人員工資暴漲。
收入的暴漲,又進一步刺激了信貸,于是居民杠桿率也就一路走高。每個人賺的錢,都來自其他人的債務。
請注意,在這里,因為100萬股票市值的龐氏,從而導致了普通人的大肆借債和超前消費,這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真的有這100萬。
是因為錯誤的認知和預期導致了錯誤的消費,而這些消費,未來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只是,付出代價的人和大肆消費的人,不一定是同一批人。
而承擔這一切最終代價的終極接盤俠,極可能就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
三)收割者的鬼牌
信貸猛增帶來的一個明顯現象,就是貨幣會因為信貸而導致數量猛增和貶值。
從供給側看,信貸導致了工資上漲,而從需求側看,就是物價上漲。
而此刻收割的鐮刀才要真正展開,而最適合被收割的接盤俠,應該有以下特征:
1 工作勤奮,收入較高
2想要財富增值,信仰延遲滿足
3 可以被成功灌輸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固化概念
對于延遲滿足者,你要通過消費賺他們的錢難于登天,但如果通過植入通貨膨脹和價值投資的概念,來引誘其接盤,則易如反掌。
只要我們把龐氏資產和貨幣貶值做一個強關聯,告訴他們龐氏資產永遠漲的秘訣在于貨幣永遠貶值,他們就會自發形成一套方法論去增持龐氏資產。
比方說,普通人是抵押100萬的龐氏資產獲取70萬去消費,而接盤俠則是拿著抵押出的70萬繼續買入龐氏資產,然后再抵押新買入的70萬龐氏資產抵押出49萬現金,然后繼續買入龐氏資產。。。
因為,只要他們認為貨幣貶值大趨勢下的龐氏資產永遠漲,就會不斷提升負債來增持龐氏資產。如果龐氏資產是房產,我們就稱其為炒房客,如果是股票,那就是炒股者。
也正因為他們信奉貨幣永遠貶值和龐氏資產永遠漲,他們也就不會在資產價格下跌時賣出,因為他們會認為只是暫時的調整而最終吃下龐氏資產下跌的全部跌幅。
在投資世界,最可怕的,就是信仰。
相反,那些沒有理論和信仰,看見資產下跌就急急忙忙追漲殺跌的普通人,其損失反而是有限的。
四)誰是收割者
文章的開頭,我們說過,財富是守恒的,財富只能被轉移不能被消滅(除非是物理消滅)。
那么什么是財富?它只有一個衡量標準,那就是你手上的資源(貨幣,房產,股票等),到底可以兌換他人多少的勞動量。
假設我們14億人有8億人勞動,就會有8億人的勞動產出(產品或服務),那么每年付出的勞動量就是恒定的8億人年(為簡化暫不考慮勞動效率的提高,也就是不考慮GDP增長)。這個就是財富守恒的根源。
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勞動產出的總盤子就這么大,你多兌換一份,我就少兌換一份,這個,就是零和游戲。
而在此基礎上衍生的虛擬財富,比如房產市值,股票市值,其價值都是通過邊際交易價格確定的。就比如一個1000套房屋的小區,只要有一套以1000萬成交,這個小區就會被定義為市值100億。并且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擁有這么多財富。
但如果每個人真的去拿1000萬房產去兌換勞動成果時,就會發現這個價值體系會頃刻間崩塌。
也就是說,萬物皆龐氏。
也正因為這個理由,所以,所謂的居民杠桿率,政府負債率,其分母,一定是GDP或是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說,衡量負債率,國際公認標準就是你的債務和實際勞動產出的比例,而不是什么虛空的資產市值。
因為市值,可以根據邊際交易價格,隨意創造。但勞動產出卻無法憑空變出來。
就比如90年代,日本房產市值是美國的4倍,但真實勞動產出的GDP卻低于美國,那么其房產的市值,就是龐氏泡沫。
到這里,我們終于可以定義出收割者了。
在龐氏資產漲跌的周期里,收割者其實是分為兩級的,第一級收割者就是在龐氏資產價格頂峰的賣出者。就比如我在2023年2月,在京滬樓市價格的最高位,告訴大家終極鐮刀已不再是通脹,而是龐氏資產的賣出。如下:
而第二級收割者,就是不參與龐氏交易,只靠勞動賺錢的勞動者或企業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別人在淘金,我就做牛仔褲賣給淘金者。
因為泡沫期的消費,是依托于龐氏資產的不理智消費,因此你同樣付出一份勞動,獲取的財富就比理智期要多得多。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賺錢非常容易,而這個容易,并非來自你的才華和勤奮,而是來自他人在龐氏資產狂熱下的債務消費。你賺取的超額收益,也可視為是一種對消費者的變相收割。
龐氏資產泡沫期會有大量的信貸和債務創造,而每一份債務創造都會同時產生等額的現金(財富)。只是,在大洗牌之后,債務流向了一部分人,而財富流向了另一部分人。
對于一級收割者,你高位套現的房產正來自于他人舉債后的接盤。你套現后就可以大肆花錢購買他人的勞動,而舉債者則為了償還債務要從你這里賺錢,只能為你勞動和服務。新時代的債務關系就此形成。
而對于二級收割者,你不參與龐氏交易,自然也不會是債務的承擔者。所以,到底是誰承擔了債務的代價,最終要靠自身勞動來歸還債務,也就是顯而易見了。
而我之所以在前文提到堅信貨幣貶值的高收入勤奮中產是最好的接盤俠,也是因為他們有很強的勞動能力,能夠通過拼命勞動來歸還債務。
好了,現在回到文章的開頭,對于企業主,為什么現在處境艱難。
因為你之前的賺錢容易是基于消費者的債務支出,你給予員工的高工資也是基于此。而當龐氏資產逐漸恢復其本來價格時,消費也趨于理性,從收入到成本,都需要重新定價。
收入漲一倍物價漲一倍,和收入跌一半物價跌一半,對企業主和勞動者其實都是等價的。
收入跌一半,只要物價也跌一半,你能索取的勞動其實是沒有變化的,也就是財富沒有變化。
但所謂的洗牌,就在于債務是剛性的。債務不會跟隨收入物價同漲同跌。
正如通脹期債務可以稀釋別人的存款那樣,通縮期債務就會持續吸走你的財富。
而在當下周期,最舒適的,當然就是那些現金持有者了,因為供給側的賺錢難,就是需求側的花最少的錢獲取最好的服務。
五)后記
從最近知識星球的提問看很多人并沒有理解市值的虛空和經濟下行的財富守恒和分配,因此本文作一說明。
我們的老粉都知道,周期是收割和反收割的關鍵,我們從去年初京滬房價的周期頂開始提醒賣房,到今年對貨幣和經濟走勢做的一系列預判來看,幾乎全部精準命中。如果你在知識星球,我會持續提供最新的市場判斷供你參考。
而對于非星球的同學,你也可以根據我文章的邏輯來判斷周期的節點,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和投資決策。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