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聞訊:7月12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天津市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7月15日,本市將進入主汛期,防汛工作到了關鍵時期。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軍武介紹了2024年天津市防汛形勢及有關工作情況。
張軍武介紹,天津市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是眾多河流入海的匯合地,上游洪水從北、西、南三面向本市匯集,一旦上游發生洪水,就容易引發本市洪澇災害。因此,本市防汛工作不僅要關注本市的降雨過程,還要關注上游北京、河北的降雨、客水入境情況。
天津市的汛期是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汛期降雨量約占全年的80%,其中七月下半月到八月上半月又是主汛期,幾乎每年主汛期的這段時間,都會有幾次集中的降雨過程。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主汛期本市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成左右,可能有1到2個北上高影響臺風。前期,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會同全市各區各部門未雨綢繆、及早發力、從“防、減、救”全鏈條做好了應對準備。
今年年初下發了《天津市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見》,推動各區各部門各單位備汛工作早動手、早準備、早落實。同時建立起了涵蓋防汛重點部位責任人、城市社區“網格員”和鄉村“鑼長”三位一體的責任體系,防汛職責任務全覆蓋、一貫到底。
張軍武表示,本市制定了《天津市洪水應對工作機制》,從防抗救全鏈條全流程,監測預警、會商研判、指揮調度、蓄滯洪區運用等9個方面專項工作機制規范洪水應急處置工作責任、程序和具體要求,切實提高洪水實戰水平。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防汛培訓演練3500多場次,進一步提升了各級責任人的業務水平和臨戰處置能力。進一步細化了監測預警和會商研判機制流程,突出與國家、流域、京津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會商研判,突出監測預報對基礎設施和群眾風險影響,優化了預警響應聯動措施。建立區級隊伍物資為主、市級支援、國家增援的三級隊伍物資格局,優先調動區級隊伍物資處置險情,不滿足需要時逐級申請調派支援、增援,實現隊伍物資集中統一調配。明確蓄滯洪區啟用建議、指令報批、轉移安置、人員回遷等工作任務分工、責任單位,進一步完善蓄滯洪區內水、電、氣、網等工程基礎設施自保和?;髽I等高風險點位安全管控等內容,確保蓄滯洪區高效、安全運用。
聚焦防汛的重點部位和高風險點,各區各部門出動3.4萬余人,排查點位5.9萬余處,發現重點問題279項,入汛前已全部整改或者落實了安全措施,堅決杜絕“帶病入汛”。
深化央地聯動、軍地協同,統籌建立市、區、街鎮、村區四級5869支12.9萬余人的軍地聯合搶險隊伍,一旦出現險情可以快速處置。
7月15日,天津市將進入主汛期,防汛工作到了關鍵的時候。本市將立足“防大、防猛、防極端”,加強統籌協調,狠抓措施落實,確保本市防汛安全。
市應急管理局會同氣象、水務、規劃資源等部門加強與國家部委、京冀兩省市的協調聯動,密切上下游、左右岸的聯合會商和信息共享,延長短臨暴雨預見期,提高極端天氣預警精度,為搶險救援、群眾避險提供有力支撐;會同市政府督查室成立檢查組,再次分組包區開展防汛檢查。對全市采取“四不兩直”和“電話抽查”相結合方式,不定期檢查各級責任人、網格員、鑼長責任落實情況;汛期,會同氣象、水務、規劃資源等部門每周常態化會商,遇到天氣變化加密會商,精準發布預警響應和風險提示,落實直達基層一線的臨災預警叫應和跟蹤反饋機制,確保有預警、有呼應、有叫應、有核實,形成工作閉環。一旦發現災險情,迅速響應,協同、高效實施搶險救援和處置,切實保障全市人民平安度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