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自由談
成個“家”有多難
陳魯民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是作家、畫家、音樂家、舞蹈家;還是科學家、發明家、銀行家、管理學家;抑或法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建筑家;還有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家、哲學家等,都是人群中的僥僥者,事業的成功者,無不讓人高看一眼,尊敬有加。
這是因為,不論要成為什么家都很難,要付出大量精力,須殫精竭慮,苦心孤詣,廢寢忘食,夜以繼日,花費數十年時間,有的甚至要終其一生才能被認同。當然,這不包括那些速成的、冒牌的、濫竽充數的各類招搖撞騙的“專家”。
“家”有多重要,舉一個例子就足以說明。發明家愛迪生一輩子有兩千多項發明,光是電燈、電影、留聲機、電力系統這幾項,就造福了全球幾十億人,說其改變了歷史進程也不為過。
成名成家是古今中外那些有志者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但因競爭激烈,山高路遠,即使是成為最容易的“家”,也要至少有十年左右的奮斗之功,即所謂“十年磨一劍”。想再進一步成為知名的“家”,非二十年積累不能成其事。想更上層樓,攀登著名的“家”的職業高峰,則需更長時間,付出更大努力,即便這樣也不一定就能心想事成。
就說藝術表演這個行當吧,當個一般演員并不難,只要有點顏值,身高達標,學幾年表演專業,就能好夢成真。做個明星也有不少機會,演幾回男一號女一號,在業界混個臉熟,有一幫粉絲追捧,再拿一兩個表演獎,明星的帽子就戴穩了。可是要想當個表演藝術家就沒那么簡單了。全國大小演員有上百萬,能叫明星的有好幾萬,進入一線明星行列的也有好幾百,可真正能被人稱為表演藝術家的,也就是一二十人。
再說我混跡的雜文圈,在文壇算是最不起眼的小文體,開會排隊多在最后,文藝評獎常被忽略,但想成個雜文家也頗為不易。我辛辛苦苦寫了十年,才被人叫雜文作者;又孜孜矻矻寫了十年,才被承認是雜文家;再吭哧吭哧寫了十年,終于被稱為“知名雜文家”;現在我正向“著名雜文家”努力,但希望渺茫,我心里也有數。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做到且另說,想一想總是可以的。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若趕上好時候,看準風向,抓住機遇,也確有一些青年才俊在很短時間里實現跨躍式發展,年紀輕輕就成了萬眾囑目的這個家、那個家,誠如企業家雷軍那句風趣比喻,站在臺風口的豬也會飛起來。
如比爾蓋茨、喬布斯、馬斯克、雷軍、李彥宏、丁壘、施一公、顏寧、馬偉明等,均為年輕得志,早早就成為各行業的名家大腕。但這都是小概率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可羨而不可學。要想成個無論什么家,還是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堅持不懈,埋頭苦干,奮斗上十年二十年才能實現目標。馬克思有名言:“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嶇小跑上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在成名成家的道路上也是如此,想走捷徑,抄近路,搞速成,整歪門邪道,都是注定要碰壁的。
曾幾何時,成名成家被批為“資產階級名利思想”,令人止步不前。如今,思想解放,百花齊放,鼓勵人們通過不懈奮斗而成名成家。如果說人皆為天上星宿,那些家們肯定是茫茫蒼穹中最亮的一顆,群星薈萃加巨星燦爛,夜空會更加瑰麗多姿,爭奇斗艷。
想成“家“的人貴在胸有大志,不甘平庸,還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奮斗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不還”的決絕;“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吃苦準備。果如是,拼搏上十年八載或者更長時間,就會實至名歸,水到渠成。驀然回首,不知不覺中你也躋身“家”的行列,做出非凡業績,創建不朽人生。
成個“家”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事在人為,境由心造,再加上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就能與“家”會合在燈火闌珊處。但無論如何不要做個空想家。
編輯 韓家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