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必然與偶然。
作者|畢亞軍
特朗普槍擊事件正在持續刷屏。
槍手已被確認為一名20多歲男子,是賓夕法尼亞本地人。
他顯然是有備而來,媒體披露他曾在襲擊發生前,于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視頻,主題是:“正義即將到來”。
拜登在X上發聲明說,已經聽取了有關槍擊事件的簡報,他為特朗普的安然無恙感到慶幸,“我為他和他的家人以及所有參加集會的人祈禱。”他感謝特勤人員保護了特朗普,并嚴重違背客觀事實但底氣十足地強調:
“在美國,這種暴力沒有立足之地。”
蘋果CEO庫克在社交平臺發文,祝特朗普早日康復,并強烈譴責暴力事件;一直力挻特朗普的馬斯克更連發三帖支持特朗普:“我完全支持特朗普總統,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更多聲援和支持估計也正在路上。
包括我朋友圈基本上也一邊倒的認為,民主黨沒戲了,特朗普已在槍聲和鮮血中提前喜提了白宮。當然,也有人認為事件有“陳水扁式”的嫌疑。
無論如何,這將是改變歷史的一槍了。不過我想借此聊聊的不是槍擊事件本身,而是另一個話題:
美國總統重要嗎?
之所以聊這個,是因為我們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美國總統不重要,不管什么人去干,結果都差不多。
因為美國不是靠人治而是靠法治,包括怎么選總統,總統干得不好怎么讓他下臺,都是有一整套制度,美國是由制度而不是人去管理和運作。
前段時間特朗普和拜登,好像已經只是比誰更身體好,誰更神志清醒的競選演講,更讓很多人震驚:美國總統大位已經淪落到沒有一個得力且體面的人愿意出來干了嗎?美國人就愿意放任總統大位交給兩個糟老頭嗎?
一個結論也是,美國總統不重要也不招人待見,年輕人都不愿意干了,美國精英階層也懶得去管誰干了。
我覺得這事兒可能不能這么看。
美國總統從來都是重要的,當下誰當美國總統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拜登當總統就是拜登的做法,特朗普當總統這是特朗普的做法。這兩個做法下的很多路線可能都是大相庭徑的,最終一定影響美國甚至世界的走向, 并且尤其會影響到中美及中國的狀況。
美國之所以搞出一整套總統選舉包括彈劾制度,恰恰是因為這個職位太重要了,所以才如此大費周章通過制度去保證選出更正確的人,至少是最大程度保證選出公眾認為的更正確的人,并且也留有可糾正錯誤的后手。
由此可見,美國制度制定者的初衷是把人看得極其重要的。這也進一步可以聊一個問題, 人治與法治的關系。
很多觀點是把這兩者是對立起來看的,認為要法治就不能人治,若是人治就沒法治了,法制就在人治高。
這是極端了。人治和法治應該是互為作用,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關系。它不能說法治了,人就靠邊站;也不是說人上位了,就一定削弱了法。
理想的狀態可能是人治與法治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如果非得講高低,更高與更終極的其實還是人治。
好的人治,它首先是好的法治。管子在《立政》一文中說:“凡將舉事,令必先出。”講的就是這個。
誰舉事呢,自然是人,這是人治。如何舉呢,令必先出,令就是法治。
好的法治,它首先也是要追求好的人治,包括選擇更對的人來執行,并且監督他執行好。想象一下,你有一套健全而且非常好的法律制度,但遇到不好的人,其執行恐怕也會打折扣。
我們常常說的,一把好牌被打個稀爛,再好的經都能被念歪,就是有好法好制,但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我是一直都更傾向認為,事情的最后還是看人。人對了,法不對,他可以慢慢給你調出對的法來;人錯了,啥事都能給弄錯,好法也能給你弄歪。
最近流行講什么歷史的垃圾時間,我是不認同這種說法。歷史沒有什么垃圾時間,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時間,那也是因為先有讓歷史變垃圾的人。
正如美國有一套好的制度,但眼睜睜的我們看著它這套制度越來越被玩瞎了,這就是:沒有什么歷史的垃圾時間,只有讓歷史變得垃圾的人。
很多事情,沒有什么歷史的必然進程,都是人決定的,甚至是人的一念之間就決定了的。歷史是必然規律之上的偶然產物,今天的特朗普槍擊事件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動機,這個動機都可能只是某個人的一個閃念。
就那么一個閃念:
槍聲響起,歷史被改變了。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