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約峰會期間,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悄然發生:許多歐洲國家政府的高層政界人士開始積極與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親密盟友進行接觸。這一動向無疑給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帶來了又一個壞消息,他的盟友正在向對手靠攏。自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首場電視辯論以來,拜登的表現一直備受質疑。多家美國知名媒體紛紛呼吁他出于“國家利益”考慮退選,主要理由集中在他的年齡和健康問題,以及他在辯論中無法有效傳達政策愿景。
這些擔憂并非空穴來風,拜登在辯論中的疲憊和語無倫次無疑加深了選民對其能否勝任總統職位的疑慮。然而,拜登本人并未屈服于這些壓力,多次公開表示將繼續參選。盡管其競選團隊努力挽回辯論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民意調查顯示,拜登與特朗普的支持率差距逐漸拉大。分析認為,拜登若堅持不退,可能面臨民主黨內更大的分裂壓力。
在安全問題上,拜登與特朗普的分歧尤為顯著,尤其是在處理俄烏沖突上。拜登政府傾向于通過外交途徑和制裁手段向俄羅斯施壓,避免直接軍事介入,以維護北約的團結和穩定。但特朗普則恰恰相反,他認為美國為歐洲的安全付出了太多費用,而且要盡快結束俄烏沖突,盡管其具體策略尚不明確。這種分歧不僅體現在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上,更反映了兩位候選人在處理國際安全事務上的根本理念差異。拜登更傾向于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而特朗普則傾向于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政策。這種差異在北約峰會期間尤為明顯,讓歐洲官員對美國競選活動給北約加強安全帶來的不確定性表示不滿。
面對美國政治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顯得尤為焦慮。一方面,他們擔心美國政策的突然轉向可能對北約的團結和穩定造成沖擊;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得不考慮如何應對未來可能的國際安全挑戰,尤其是俄烏沖突的持續升級。因此,許多歐洲國家政府,特別是東歐和北歐國家,開始積極與特朗普的支持者建立聯系,希望在后者獲勝的情況下能夠迅速調整策略,維護自身利益。
這種“兩面下注”的做法反映了歐洲國家在當前復雜國際局勢下的謹慎態度。然而,歐洲官員也普遍認識到,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他們都需要加強自身的防務能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同時,他們也呼吁北約成員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國際安全威脅。對于拜登來說,他需要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面應對這些挑戰。在國內,他需要重振旗鼓,恢復選民對他的信心;在國際上,他需要向盟友證明,美國仍然是一個可靠和有力的伙伴。
總而言之,北約峰會期間各國代表與特朗普親信的接觸無疑給拜登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他與特朗普在安全問題上的深刻分歧以及歐洲國家的復雜心態共同構成了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的重要特征。未來幾個月內,美國大選的結果將對全球政治和安全局勢產生深遠影響。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做好應對各種可能性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