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日寇在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后,暫時占據了優勢,并迅速將兵鋒鎖定整個東南亞地區。1942年,為保衛中國的國際交通線以及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國民政府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協助英國軍隊抗擊日寇。
但由于英軍的出賣以及緬北惡劣、生疏的自然環境,中國遠征軍損失慘重,其中,第66軍新38師、第5軍新22師還被日寇擋住了退路,不得不隨著英國敗兵退到了印度境內。此后,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鑒于中國軍人在緬甸戰場上的表現,決定由中國出人,美國出裝備組建一支中國駐印軍,以便將來能夠反攻緬甸。1942 年,中國駐印軍在新38師、新22師8千殘軍的基礎上正式組建,并于同年8月26日在印度藍姆伽訓練營開始進行軍事訓練。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換裝火力強勁的美式裝備
到1943年,駐印軍每個師都配備了300輛吉普車、卡車,上千匹騾馬,12門105毫米榴彈炮,24門75毫米山炮,36門57 毫米戰防炮,24門37毫米戰防炮,36門82毫米輕迫擊炮,162門60毫米迫擊炮,108挺重機槍,360挺輕機槍,85具火焰噴射器,108具攜帶式火箭筒,400支沖鋒槍與卡賓槍等。
其中,火箭筒、火焰噴射器等大量配備的新型裝備,在日軍中幾乎從未配備。此外,駐印軍總指揮部還有非常強大的直屬隊,包括3個重炮團、兩個坦克團和工兵團、運輸團等,共裝備36門155 毫米榴彈炮,72門105毫米榴彈炮,48 門 150 毫米重迫擊炮、400 輛汽車、30 輛 M4A2 中型坦克以及 30 輛 M3A3 輕型坦克。這些火炮的口徑和坦克的裝甲厚度,都不是日軍裝備的那些玩具所能比擬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給瘦弱的中國官兵們補充足夠營養
為此,中國駐印軍非常注重食物的營養搭配,軍官每頓有面包、水果、火腿、雞肉、牛奶和蛋類食物,還有咖啡、雪茄等奢侈品供應;士兵除了日常伙食外,還發放稱為“史迪威口糧”的飲食,每餐1盒,內裝1個牛肉罐頭、2包麥片或餅干,1包茶葉,1包香煙,1粒維他命丸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足量、高營養。
為了讓官兵們時不時能夠自己去加個餐,駐印軍官兵在國內軍餉照常發放的同時,還從英軍那里領取津貼,以士官為例,每月的津貼大約有14-16盧比,而當地敞開肚皮吃最好的菜,也就花費一兩個盧比。為了保證官兵們哪怕在戰時都能隨時保證物資供給,駐印軍在美國空軍配合下,建立了陸地、空中聯合的作戰物資補給機制,成為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唯一的擁有空投補給支援的部隊。
居住和醫療條件方面也都遠遠超過國內同行
在居住方面,駐印軍官兵的條件也是高標準的。部隊使用的帳篷,是根據叢林環境專門設計的,內部具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可同時居住10人以上。帳篷使用了嚴密的防蚊蟲措施,每個士兵都配備有必要的防蚊蟲藥品以及防熱帶疾病藥品。除此之外,士兵居住區還擁有發電機、電燈、收音機、電影放映機以及唱片播放機等電器。
中國駐印軍還配備了適合叢林環境的吊床、雨衣、蚊帳以及指北針等物品,也建立了包括衛生隊、各種專用的醫療車輛以及野戰醫院在內的全方位的醫療保障體系,使得大批處于惡劣、危急條件下的傷員能夠及時得到救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