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底,日軍占領緬甸全境,駐緬甸的英國殖民軍和前來支援作戰的中國遠征軍被迫后撤。其中,孫立人師長率領的新38師因撤退路線被切斷,不得不尾隨著潰不成軍的英軍敗兵,越過印緬邊境,進入印度境內,駐扎因帕爾盆地外緣的普拉村,這也是到達印度的第一支中國軍隊。
▲滇緬戰役后中日英三軍形勢圖
印度殖民當局準備將新38師包圍繳械
英國駐印度殖民當局對待這支盟軍的態度十分矛盾,面對氣勢洶洶從緬甸撲來的日寇,他們希望更多部隊幫助拱衛印度,無論是中國的,還是英國的;同時他們又擔心這支中國軍隊影響其在殖民地的利益。其中,駐防印緬邊境的英印軍司令官艾爾文屬于前者,他非常不贊成孫立人部進入自己防區,因為他目睹了英軍敗逃入境的狼狽相,認為中國軍隊的狀況一定更糟,很可能會給自己的轄區帶來一大堆麻煩,因此,他上報印度總督韋維爾上將,要求將中國的“敗兵”全部繳械。
▲中國遠征軍士兵油畫
從緬甸戰場撤回的英軍將領紛紛出面勸阻
不過,英軍里也并不全是糊涂蟲,最起碼剛剛從緬甸戰場撤到印度境內的英軍將領們就非常了解新38師的真實狀況。剛剛到達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聞訊后,立即去見韋維爾總督,明確告知:在緬甸作戰期間,英軍之所以沒有全部潰滅,就是得益于這個中國師的艱苦奮戰。剛剛退入因帕爾地區的英緬軍第1師第1團團長斯利姆則找到了艾爾文,直接對其提出忠告:不要與孫立人部隊發生沖突,因為其麾下英印軍的戰斗力,根本不能與其抗衡,真動起手來,不一定誰繳誰的械呢!
英軍司令親臨駐地視察情況
對于同僚的話,艾爾文將信將疑,立即親自前往新38師駐地查看究竟。在普拉村,他見到了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孫立人師長,也親眼目睹了新38師官兵的昂揚斗志。該師官兵雖然經過長途跋涉,軍服多有破損,但孫立人師長早已另辟蹊徑,將破損的衣袖、褲腳全部去除,將長衣長褲改成了半截袖和短褲,因此看起來就像剛剛配發了適應熱帶的新軍裝一般,更顯得全軍上下精神抖擻。
當然,更令艾爾文司令感到心有余悸的還有兩點:
▲新38師士兵裝備精良
首先是這支部隊的裝備。新38師改編自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建立的稅務警察總團,本來是一支用于緝私征稅的非正規部隊。但是在宋子文的大力經營下,武器裝備均由財政部自行采購,博采歐美軍事強國之長。步槍主要是德制1924年式標準型毛瑟系列槍或比利時的FN1924/30步騎槍;手槍是名聞遐邇的7.63毫米毛瑟M1932;輕機槍是抗戰時期使用最多的捷克式ZB26式;重機槍是德國造的馬克沁水冷式,雖然由于長途跋涉丟失了原本配備的美式歐立根防空機炮和維克斯兩棲戰車,但這支部隊的確是連國民黨軍甲種師都無法比擬的精銳部隊。
▲正在使用美式裝備訓練的遠征軍士兵
其次是這支部隊的臨敵狀態。與稀稀拉拉撤到印度境內的英國敗兵相比,新38師是唯一沒有在途中出現死亡的。原有9千余人,除了緬甸境內傷亡的,還有6千余人到達印度,相當于兩個整編團。這些部隊的駐地也很有選擇性,基本都選擇在有充足水源的山包等制高點上,俯仰自如,進退可據,更重要的是其警戒及崗哨布置的方向,不但向著東邊印緬邊境的日軍,也同樣向著北面駐扎的英軍。
從新38師駐地離開時,艾爾文司令心中暗自慶幸,就憑自己麾下那些由松松垮垮的印度士兵組成的軍隊,要想拿下這樣一支高度戒備的精銳之師,的確是癡人說夢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