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臺回復書名一鍵免費閱讀 : 明朝那些事兒 | 我與地壇 | 滄浪之水 | 長安的荔枝 | 生死疲勞 | 三體全集 | ……
去年,莫言宣布要從小說家轉型成為劇作家,并推出了獲諾獎十年后的新作《鱷魚》。
今年,莫言又有了新身份。
扎根于山東高密的民間文化土壤,莫言在虛構的文學王國里呼風喚雨,他汲取了民間口頭說唱、歌詠的藝術表達方式,創造出了一個聲色并茂的藝術世界。
在家鄉看戲的莫言
聽戲長大的戲迷莫言,多次把家鄉的民間戲曲寫到了作品里,戲曲的腔調更是循著筆尖浸入了莫言的文字里。
莫言說:“我希望我的小說是可以在廣場上面對著大眾來朗讀的。”
他還說:“我在寫的時候,感覺到自己是在寫戲,甚至是在看戲。”
沒想到這次,不僅寫戲、看戲,莫言居然還要唱戲!
(莫言唱戲片段視頻-7.12首發莫言抖音號)
讀莫言的文字,你很難不唱出聲來!
當我們讀莫言的作品時,一個很強烈的感受就是“聲音”。
有讀者讀完莫言后,評價說:
“心中不自覺跟著唱起了貓腔”
“文字韻律感好強,像在看一場大戲”
“恨不得把每個句子都舔一遍”。
在戲劇里,莫言更是將這一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他的書里,我們可以隨時感受到漢語聲音藝術中的韻律感與節奏感,讓你讀著讀著就忍不住唱出聲!
現在,唱戲的莫言“唱”著又寫出了兩本新書——《錦衣》《酒香》!
致敬文學啟蒙蒲松齡,莫言版“人鬼情未了”
2012年獲諾獎后,莫言蟄伏了5年;
2017年,莫言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了《錦衣》。
《錦衣》的故事靈感來源于莫言童年記憶里印象深刻的一個民間傳說。
“這個故事是我母親跟我講的……我無法舍棄我母親講的這個故事。”
莫言與父母
從小聽著《聊齋志異》長大的莫言,用這本書向他的文學啟蒙蒲松齡致敬。
故事以清朝末年、革命烽煙正起的山東高密為背景,堪稱莫言版“人鬼情未了”。
融合了“人雞幻化”的志怪傳說,和革命黨人攻打縣衙的歷史傳奇。
既揭露近代中國社會種種病癥,又重新發現野性、豐盈的民間世界。
莫言說道:《錦衣》是一種新的嘗試,是我對民間藝術的致敬,也是我對民間文學的報答。
時隔三十年重寫經典,比小說更悲壯、更輝煌!
莫言最負盛名的小說《紅高粱家族》《檀香刑》,出版三十多年來被改編無數。
時隔多年,莫言決定自己重寫經典,將這兩部小說的精華提煉到了《酒香》中。
這次,莫言將聚光燈投向了小說中原本像影子一樣的小人物,
使他們成為一個個“有臺詞、有唱段、有性格”的人物。
那些在小說里沒能說完的故事,在舞臺上被重新講述。
莫言:還能怎么辦,人活著就要有打算
莫言揚言要轉型成為“劇作家”的時候,有朋友問他為什么。
莫言笑著薅了一把自己的頭發,答道:
“要不怎么辦,活著就要有打算。”
年至古稀的莫言,不僅寫戲劇,還寫書法、學攝影、做慈善,不斷以新的身份給讀者帶來驚喜。
不少人看到后都說:
“莫言老師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讓我有了改變人生的勇氣。”
從不給自己設限的莫言,又有了新的人生奔頭。
這次,莫言,要唱!讀《錦衣》《酒香》,和莫言一起唱出聲!
談談你最喜歡莫言的一本書
在評論區留言
編輯大大將選出4位最走心的留言
贈送《錦衣》或《酒香》書籍1本(2本書各2本)
包郵寄送。
留言截止時間:7月19日中午12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