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失聰21年的他
決定“換個耳朵”
聽世界
往日不悔 未來可期
越不戴助聽器越聽不清
聽力跟著下降的同時
還會影響說話發音的清晰度
這個道理我是長大后才知道
那時已經二十七歲
別人已很難聽懂我說的話
以前,
他是別人眼里不茍言笑的相冊設計師,
是親朋好友口中那個說話特別費勁的大男孩,
現在的很多生活場景是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
而這一切,
都源于他5年前的一個決定。
以下,是蘇暢的講述。
自述:蘇暢
撰文:小聽
01
成績倒數的孩子
其實也能拿冠軍
我小時候大概七歲左右就聽力不好了,醫學上沒有明確的結論說是什么原因,初步懷疑是小時候感冒打了小兒霉素導致的。
從七歲開始,媽媽就經常帶我往醫院跑,打針、吃藥、理療,但凡有可能恢復聽力的治療方式,我們都試了,但都沒效果,最后,無奈選擇了佩戴助聽器。
但那時年幼無知,只覺得助聽器戴著不舒服,耳朵上憑空多了一樣東西,不僅影響活動,用處也不大。因為我平時不怎么和別人交流,感覺就算戴上助聽器也沒話說,就這樣,很多時候我都不戴。但是“越不戴越聽不清,聽力跟著下降的同時,還會影響說話發音的清晰度”,這個道理我是長大后才知道,那時已經二十七歲,別人已很難聽懂我的說話。
因為聽損嚴重,我只能靠看口型辨別一些熟悉的字詞,上學時,學習成績在班里基本是倒數。平時也都一個人待著,很少和別人說話。唯一讓我覺得驕傲和自豪的是,由于身高優勢,上學時被選拔進籃球隊,代表曲靖參加了3次云南省殘運會。
其中2014年云南省第十屆殘運會,我和在曲靖特校認識的好朋友們一起奪得了冠軍。
集訓時大家都特別熱情,那時我戴著助聽器,不僅聽不清楚,還不太會手語,大家都特別照顧我,不會的就寫給我看,我也用僅會的一點手語和手語隊友交流,因此還跟著學會了不少手語。比賽時大家都特別積極,表現得特別好。最后決賽的時候大家都拼出了最好的狀態,奪得冠軍。
02
因為“責任”
決定改變
計算機專業畢業后的我為了在工作時有更多選擇,自學了設計。在一家照相館擔任相冊設計師的工作,負責人像處理和相冊制作。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也是因為這個工作相對來說不需要有太多交流,只要技術過硬,就可以勝任。
很感謝當時同事們和師傅的耐心指導,讓我很快可以獨立設計。還記得剛入職的時候,每次碰到不會的問題我就問旁邊的老師,老師每次都很有耐心的教我,幫助我熟悉流程,熟悉相關操作。
工作上的問題,可以通過請教他人一點點解決,生活上的呢?
人終究是社會性“動物”,需要與他人溝通協作。文字是很好的表達方式,但傾聽和言語表達在生活中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我和妻子商量,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質量,為了對孩子們負責,必須要把耳朵治好。經過多方打聽、多次確認,以及和多位蝸友的了解,我們決定做人工耳蝸。
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12月17日,我們湊夠了錢,辦理好醫保手續,去昆明做了雙側人工耳蝸手術。雖然術后我眩暈了幾天,吐了幾天,但手術整體很成功,最后恢復的很好。
03
堅持讓努力
更有意義
領體外機、開機,是手術后的我每天都在期盼的事。回家休息了幾天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到耳蝸公司領了外機,懷著萬分期待的心情等待開機一刻。
驚喜的是,當調機老師打開外機測試時,每一個頻段的聲音我都可以聽見,不僅如此,在安靜環境下的說話我也基本可以分辨出來。這個改變太大、太讓我感到意外了!我就想著把所有能聽到的聲音盡量開大點,后面才知道,聲音要合適,并不是越大越好。
感謝妻子的堅持與陪伴,要不是她,我想我很難完成開機后的康復訓練。從最開始一個字一個字不厭其煩的練習,到一個月后基本可以不看嘴型能復述一句完整句子,再到半年后安靜環境下交流沒問題,一步步走過來,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艱辛,但也是堅持下來才體會到改變的欣喜。
后來,我就回照相館上班了,繼續我的相冊設計師生涯。
剛開始回去上班的時候和同事交流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有時候聽不太懂,不過同事們都很照顧我,我聽不清楚的時候他們就多說幾遍。隨著交流的增多,我的聽、說能力有了明顯進步。
第二年,我開始可以在稍微有點吵的環境里交流。我們辦公室就是這樣有一些吵的環境,有大家彼此交流工作的聲音,也有同事和客人交流的聲音,摻雜在一起,雖然聽的有些困難,但并不是聽不到,而以前戴助聽器的時候完全靠看嘴型。
第三年,在嘈雜的環境里面和人交流就沒什么問題了。
到了第四年,即使在嘈雜的地方接打電話也沒有什么壓力了。
04
往日不悔 未來可期
也是在第四年,隨著溝通能力的提高,我和妻子決定辭職創業。
選定做養生館是因為我妻子對養生比較感興趣,既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也方便平時給自己保養,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我們想著生意應該不會差。
剛開店的時候,我和顧客的交流比較少,都是靠手藝“說話”,后來和顧客熟了之后,慢慢的膽子大起來了,就說的越來越多了。現在每次給顧客護理的時候都喜歡和顧客聊家常,聊著聊著我不僅聽的更清楚了,說話也更清晰了,以前人人都說我說話不清楚,他們很難聽懂,現在很輕松就聽懂了。熟悉我的人都說我現在變化太大了,和以前簡直判若兩人。以前交流起來特別費勁,特別難受,現在就算有人在身后和我說話也可以正常交流了,每天和孩子們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所有這些,都是曾經的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感謝醫學進步,感謝科技發展,感謝每一位為聽障人士重獲新“聲”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因為有你們,才有了我的“第二人生”。耳蝸的出現,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也可以和健聽人一樣正常工作、生活,也讓我的生活少了很多阻礙、煥然一新,謝謝!
-結語-
“越不戴越聽不清,聽力跟著下降的同時,還會影響說話發音的清晰度“,這也是為什么一直強調聽障治療越早介入,效果越好的重要原因。因為聽障損害的不只是”聽“的能力,還有”說“的能力。就連故事自述者蘇暢,自己都不禁感嘆,這個道理他是長大后才明白,那時他二十七歲,別人已經很難聽懂他說的話。他的種種經歷也告訴大家,干預治療是一個持久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過程。個人責任、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缺一不可。好在蘇暢一直積極克服困難,在成年之后,努力進行康復治療,最終找回了自己曾經失落的部分。道阻且長,行而將至;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正是對他努力生活的最好寫照。希望他的故事能給更多像他一樣的聽障人士帶去一些小小的鼓勵,也衷心的祝愿大家都能開啟屬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愛的分貝|愛有回聲
愛的分貝十二年來,堅持深耕“聽障服務”“行業支持”“社會倡導”三大核心領域,致力于構建一個平等包容,尊重且有溫度的社會環境。幫助聽障人群融入社會,讓世界聽到他們的生命樂章是我們不變的愿景。因此,持續努力地為聽障人群發聲,呼吁更多公眾關注到聽障人群的生活狀態,一直是愛的分貝的傳播使命。所以,我們十分欣慰并期待,越來越多努力戰勝困難的聽友事例,能在此得到展現,無數善意人士也可以通過這一個個真實有力量的描述,聽見他們善舉傳回的愛的回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