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向榮,除了張大白的名號,就會想起去年他的那本《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
書中通過截取漢宣帝到新莽這一歷史片段,從“祥瑞”這個視角切入,剖析王莽的個人、家族和政權相關的人物事件,再現了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劉姓皇室家族、儒家經師、官僚士大夫等在西漢末年政治舞臺的角力,進而重新審視旋渦中心的王莽,以窺他和時代的真貌。
作為一個集千萬個符號于一身的王莽,身故之后就進入了東漢,也稱后漢的時代,似乎就像下了一場雨,第二天太陽出來就把地面曬干了一樣,沒有留下很多的痕跡。和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變故不一樣,在王莽一樣的“意外狀況”之后都會進入長期的戰爭分裂階段,可是劉秀卻可以迅速統一,而且東漢持續了一百九十多年。到底是什么魔力可以讓東漢成就這樣的非凡成就呢?相比東漢后的三國時代精彩紛呈,這一階段的歷史著作較少,于是就有了這本《三國前夜:士大夫政治與東漢皇權的崩解》。
張向榮的全新歷史非虛構力作,接續《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本書主要講述被新朝洗禮過的“第二漢朝”是什么樣子,儒學在培養“哲人王”的道路上失敗后怎樣延續自己的文化生命。東漢在前期就擁有了較為成熟的政教體系,即“秦制—儒教”政制,這是穩定漢家天下的“底層邏輯”,然而其中的張力最終促成了秦漢帝國的滅亡,數百年的“大一統”由此崩解。
在書的開頭重點講述了王莽對兩漢“銜接”的重要性。
除了結束西漢,“帶領”大家進入東漢,王莽留下了很多政治遺產,比如儒學的應用,朝廷的官員配置和工作,這些都為東漢的統治者“迅速上手”提供了一個“新手包”。同時還給劉秀一個正統標志——自己的頭顱,比傳國玉璽還重要的上位憑證。
東漢能順利過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王莽把西漢的門閥都留下來了,六大家族錯綜復雜的聯姻關系可以說是政治穩定的壓艙石。
他們的復雜關系需要一個表格來更好理清,作者很貼心為讀者準備好了。王莽作為一個外戚成功造反的代表,讓東漢的皇帝對外戚更加小心,正是通過強化六大家族之間的關系而讓他們之間不論誰獨大后果都非常嚴重。
東漢統治者還通過提升宦官的權利來平衡各方勢力,彼此牽制——比如曹操的父親就是宦官收養的。
書中張向榮嘗試以“群像”書寫呈現這一時期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觀念乃至時代風貌,輔以圖表梳理人物關系,進而追問:東漢的皇權雖然崩解了,但“秦制—儒教”這一結構并未隨之覆滅,它又如何寄托在新興的儒家士大夫身上,得以在后世不斷重建?
看過《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的讀者應該知道張向榮雖然不是專業歷史學者,但是在著書中依然非常重視內容來源,在很多看似戲謔的文字其實都能找到出處,大大增加了內容的可信度。
為了方便讀者更全面了解復雜的傳承關系,除了前面提到的六大家族的關系表,對于東漢皇帝的世替也做了總結。
東漢是能臣上線的時代,為后來的“黃袍加身”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樣板,從曹操到楊廣和李淵,再到趙匡胤,都是一種由原來的士大夫“有能者居之”的天命流轉。可正因為有能者覺得自己是真的“有能”,東漢結束之后末代皇帝基本都不能善終,這個又到底是因為什么呢?因此要想更好了解中國古代歷史更替的原因,東漢這段歷史就非常值得細讀,這本《三國前夜:士大夫政治與東漢皇權的崩解》就能給大家更多的答案和細節。
最后還是那句話,跟大象一起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