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力都被變成鋼筋水泥。
作者|畢亞軍
這兩年,市場一直很關注李嘉誠在房地產的動作。近日,就又傳出消息,他旗下的地產公司正在以5折的大降價拋售位于東莞的樓盤。
經媒體了解,這消息是夸大其辭了。
事實是,李嘉誠旗下公司以差不多5折的價格出售東莞一個項目的房子是真,但賣的僅僅是品質相對較差的少數尾房,是清盤尾房,不能等同于正常項目銷售。
李嘉誠在房地產方面的確是有風向標意義,不過我覺得除了看他現在的動作,更值得看的是,他曾經的動作背后的一組數據,這對我們判斷房地產乃至消費購買力都有基礎參考意義。
我以前大概提過,今天再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這個曾經的動作就是,李嘉誠從2013年就開始大力拋售內地房地產項目了,至今還時不時被提及的“李嘉誠跑了”,就是發生他已經把內地房產項目賣到所剩無幾的2015年。
李嘉誠之所以從2013年就開始拋售,是因為他在那個時候就認為,內地的房價已經高到要出危險的風險區了,所以不立危墻之下,清盤走人。
這也意味著,內地從2013年開始賣出的房子,就已經是李嘉誠都覺得危險的高價房了。
這樣的高價房一共賣了多少呢?這就是我說的關鍵數據。
我大概統計了一下,從2013年到內地房地產真正開始大下坡的2022年,我國商品房一共賣了大概130萬億。按年分別是8.14萬億、7.63萬億、8.73萬億、11.76萬億、13.37萬億、14.99萬億、15.97萬億、17.36萬億、18.19萬億、13.33萬億。
這個數據背后,還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事情。
一個是老百姓買房這個事,基本上是相對有錢的買得相對早,甚至很早就一買好幾套,相對沒錢的大多數往往是被漲價嚇倒了,擔心再不買就永遠買不起了,才掏光口袋加上貸款去追高的。
這也意味著高達130萬億高價房,大多數應該都是賣給了相對比較沒錢的大多數人,而且背后有大量貸款。具體貸款有多少,我沒有數字,但應該是個大數字。
貸款背后也還有一個邏輯,你貸100萬的款,如果按20年期限算,最后至少要還140萬。那這個貸款的大數字,折合成最終要還的,會變成一個更大的數字。
我們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是個什么樣子呢?大家可以自己查。比如,月收入低于5000的有多少人,低于3000的有多少人?
這些人背上了這么多高房價的貸款,這個影響是什么?那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房地產與消費的問題關連著整個經濟的問題。
消費這個事情也有兩個邏輯。
一個是,消費不能只靠少數富人,而更要靠大多數普通人,鐘睒睒有4000多億,他也不能早上起來吃10個面包加10個雞蛋10杯牛奶吧。
另一個是,消費的增長空間,更要來自大多數普通人,甚至一些相對低收入的人,而不是相對富裕的人。因為,相對富裕的人,其大宗物質消費已經被滿足差不多了,其消費水平已經提前釋放出來了,增量要來自那些還沒被滿足,有待提升消費水平的。
把這些結合在一起看的結論是什么?
是最能支持消費規模擴容,最能提供消費增長極的大多數人,大都背上了高價房的負擔,其消費購買力都被變成鋼筋水泥了。
如果這個大多數人的收入再面臨考驗,那就是一面要還高企的房貸,一面還可能收入下降,如此,消費怎么能增長得好呢?
我前幾天說,錢已經被我們提前花掉了,也有這個意思。
現在還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房價大幅下跌,這些高價房背后的大多數人可能要承受更多。
所以,我總對做企業的朋友說,大家不用花那么多時間討論什么不確定性了,消費和經濟的大形勢已經很明確了。我們真正的問題,還是房地產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能靠時間去解決,靠咬緊牙關轉型升級去解決,我們要有耐心,也要做準備。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