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應是“糟糕,可能是食管炎”,但出現這種癥狀還有可能是食管癌!食管癌是來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有鱗狀細胞癌與腺癌兩種組織學類型,我國以鱗狀細胞癌為主。早期食管癌的癥狀較為隱匿,如胸骨后的輕微不適、摩擦感、隱痛或食物通過時的滯留感,這些非特異性表現常被患者忽視,從而延誤了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提高對食管癌早期癥狀的警覺性至關重要。隨著病情進展至中晚期,食管癌的癥狀逐漸顯現并加劇,包括:進行性吞咽困難:這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表現,患者會感受到食物通過食管時愈發困難。嘔吐:食管部分或完全梗阻時,可引發嘔吐,嘔吐物中可能伴有粘液,甚至因誤吸而導致肺炎。嚴重情況下,腫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嘔血。胸痛:持續性的胸背部隱痛,若突發劇痛,需警惕食管穿孔或破裂的可能。營養不良:由于進食困難,患者體重下降,出現脫水,長期可發展為惡病質狀態。侵犯周圍器官:腫瘤擴散至鄰近器官,如氣管,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難,甚至形成食管氣管瘺,導致聲音嘶啞、咯血等癥狀。遠處轉移:食管癌可轉移至肝、肺、腦等器官,其中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最為常見,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遇到了一位食管癌患者,她的吞咽困難癥狀非常嚴重,但奇怪的是,打嗝后她的癥狀會有所緩解。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這位患者的癥狀竟然完全消失了,食管癌也得到了成功治愈。
案例
患者:女,77歲,四川省人。
主訴:吞咽困難,呃逆1個月。
病史:患食管癌一年余,現吞咽困難,吃東西就噎,頭暈,一受涼就暈,脾氣暴躁,呃逆,一打嗝則覺得食道就很舒服,時有心慌心悸,胸悶,無口干口苦,胃口尚可,大小便正常,寐可。
癥見:舌胖大,舌中稍有裂紋,苔白而根稍膩,舌下脈絡嚴重瘀阻。左脈寸沉弱滑澀,關浮有力,略結代;右脈寸尺沉滑澀,關中取有力滑澀,沉取芤。
診斷分析
從上面患者的癥狀表現看,患者的中醫診斷為噎膈。
從患者一打嗝則覺得食道就很舒服的特點來看,這不就是氣滯嗎?那是哪個臟腑的氣滯了?是肝,從哪里看出來的?——脾氣暴躁。
為什么?因為肝是人體的情緒調解員,不管哪種情志失常,最終均可導致氣機紊亂。而肝有主疏瀉、調暢氣機,和調暢情緒的職責,所以情緒上出問題了,首先要追究肝的責任。
正是肝氣郁結,氣滯血瘀,致使心脈不暢,心神受擾,導致出現心慌心悸,胸悶。食管癌病位在食道,屬胃氣所主,病變臟腑歸屬于胃,胃氣上逆則會導致呃逆。再看舌脈。舌胖大,苔白而根稍膩明顯是脾虛生痰的舌象;舌中稍有裂紋則是胃陰虧虛的表現;舌下脈絡嚴重瘀阻則明顯是血瘀之象。左脈寸沉弱滑澀,關浮有力,略結代,則表明肝氣郁結、心氣虧虛;右脈寸尺沉滑澀,關中取有力滑澀,沉取芤則代表脾虛生濕、痰瘀互結。所以患者的證型就是痰瘀互結,氣機阻滯。由于患者脾氣暴躁,肝氣郁結,脾胃虧虛,氣血津液運行受阻,氣滯、痰阻、血瘀阻滯于食道,使食道狹窄,導致噎膈。因此就應該疏肝解郁、祛瘀化痰、利咽降氣。我選用的是啟膈散加減。
具體治療過程
初診處方如下:
沙參15克、丹參30克、川貝母10克、郁金10克、砂仁3克、茯苓10克(啟膈散加減)、浙貝母30克、桔梗10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紅花10克、柿蒂6克、射干10克、法夏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靈芝10克、西洋參10克、鐵皮石斛10克、人參10克。7劑,水煎服,早中晚三次溫服。
同時根據患者情況定制了一個療程的丸劑。
【二診】:患者癥狀未見明顯變化,加炒白芥子6克,繼服7劑。
【三診】:患者吃東西有所改善,呃逆減輕,在上方基礎上木蝴蝶3克、蟬蛻6克,繼服7劑。
【四診】:患者吃東西還是有點卡,總體良好。在上方基礎上加僵蠶10克。7劑。
之后患者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適當的增減藥物吃了近8個月的藥,同時服用了兩個療程的定制丸劑,效果非常不錯,最后患者的兒子和我們聯系說老人的食道癌徹底治愈了。
方藥解析
針對痰濁凝滯,加入川貝、浙貝清熱化痰;桔梗、射干利咽消痰;加入法夏、陳皮、厚樸燥濕化痰;脾為生痰之源,茯苓能健脾勝濕,能夠從源頭上阻斷痰濕的生成;砂仁理氣醒胃,溫脾化濕。
針對淤血,方中加入紅花、丹參活血化瘀;
針對胃陰虧虛,加入鐵皮石斛、西洋參養胃生津;
《黃帝內經》認為:八八則齒發去,該患者已年過70,因此自然有腎氣虧虛,且該患者脾氣虧虛,因此加入靈芝、人參大補元氣;
針對肝郁氣結,加入郁金疏肝解郁;
針對心慌心悸,加入龍骨、牡蠣重鎮安神;
針對呃逆,加入柿蒂降逆止呃;
啟膈散以開郁消瘀與潤燥生津之品同用,并于降逆散結之中伍以醒胃升陽之品,主要用于治療痰氣郁滯于胸膈之證,乃“通噎膈,開關之劑”。
啟膈散主要用于治療食管瘺、胃賁門癌、胃食管反流病、賁門失弛緩癥、食管功能性疾病等病癥;也用于治療梅核氣、胸痹等上焦,中焦相關部位病癥。
在上例病案全程治療中,方子并沒有多少變化,就是在啟膈散的基礎上加加減減,這就是中醫守方。
正如名中醫岳美中前輩,在其《論醫集》中說:“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說明治療慢性病“守方”的重要性。
因此作為一名中醫,要對中醫的醫理有一定的信心,要有定見,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治療一段時間沒見到想要的效果就覺得自己思路不對,要改方。
近80歲的人了,癌癥都能治愈,真的是讓人感到非常高興。這就表明不管是患者還是患者家屬對醫生的信任和配合治療是這例患者痊愈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