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本詩寫作背景 / 原詩 / 注釋及釋義
本詩寫作背景
1097年,被貶惠州的蘇軾(1037-1101年)再遭貶謫,這次是孤懸海外的南荒之地-儋州。當時的儋州,“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蘇軾《與程秀才》)。放逐儋州,在宋朝是僅次于殺頭的重罪。
遭受如此困厄的蘇先生,卻直面人生,“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在大赦北歸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老友李公麟給他的畫像后,感慨萬千,寫下了《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儋州在蘇軾心中竟是如此分量!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宋)
正是在這遠離中原文明的蠻風瘴雨中,1100年春,64歲的蘇軾寫下了在儋州時期的壓軸之作-《汲江煎茶》。詩中看不到困厄、苦難、哀怨、放棄,他給我們營造的是一幅寧靜清遠的春江月夜烹茶圖。此時,距離4月朝廷大赦只有1、2個月,距離蘇軾北歸途中去世大約1年半。
原詩
《汲江煎茶》
蘇軾(宋)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1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2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3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4
蘇軾 儋州雕塑
注釋與釋義
1.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活水:長流不斷的水。活火:竹木炭燒的旺火。《廣群芳譜·茶譜》“活火,謂炭之有焰者。”蘇軾自注: “唐人云: ‘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本句大意是:煎茶須用新鮮流動的活水,而煎煮活水則應用炭燒的旺火。為得到深而清的活水,我趁著春江月色,提著水甕,拿著水瓢水勺,來到江邊垂釣之處汲取江水。
2.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瓶:煎茶用的陶瓶。本句大意是:春夜之月投射在大江之中,用大瓢舀著江水,就仿佛將江月也一并舀出來存放在水甕之中。準備煎茶了,仔細用小勺將甕中江水分到煎茶用的陶瓶之中。
3.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雪乳:白色的餑沫。腳:茶腳,此處指未被完全碾成末的茶角。瀉:指茶湯倒出。本句大意是:活火烹煮,茶湯翻滾,雪白色的餑沫浮在上面,而沉在下面的茶腳也翻轉上來。倒出茶湯,颼颼作響,其聲有如風吹過松林所發出的松濤之聲。
4.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枯腸:此處形容文思不暢。盧仝“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未易:難于,不易。本句大意是:只飲下三碗便感文思泉涌,思緒萬千。長夜無眠,春月清朗,獨坐在江邊數著荒城中長短不一的打更聲。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夏日平安,生活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