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視頻右下角的??
分享你的藝術趣味
“那些凝視大地之美的人,會發現持久的力量儲備。”祝羽捷將雷切爾·卡森寫下的這句話用于本次展覽前言,也以此揭示本次由NEXY.CO品牌支持的展覽“共生寰宇——木蘭綠境女性藝術家群展”的主題意向。
或許源于女性的天然使命,祝羽捷本次展覽不僅將目光投向女性群體還投向她長久關注的生態問題,她期待通過這樣一個特定的主題,去展示藝術家們獨特的視角。“藝術家都有著獨特的故事和獨到的藝術風格,她們的作品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每個人以其獨到的方式揭示著生活的種種層面,也傳遞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女性經驗。在她們的表達下,自然萬物也有不同的敘事方式和形象。”
● “共生寰宇”展覽現場。
本次好好虛度時光邀請女性藝術家陳欣、柳溪、羅黛詩、袁曉天、應歆珣展開對話,以下是她們關于時間與作品的思考與回答。
祝羽捷 作家、策展人
「好好虛度時光」平臺聯合創始人;播客「藝術折疊」主播,「向海而歸」「柔者成承」「未來出走」「隱喻與凝視」策展人。
陳欣 藝術家
陳欣近期作品以架上繪畫與裝置的形式
敏銳的指涉了我們與當下社會進程、
系統控制、工具理性間的關系。
袁曉天 藝術家、設計師
青年藝術家,師從著名藝術家何多苓。
畢業于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Fashion Design專業,
隨后進入紐約GIA美國寶石學院學習。
應歆珣 藝術家
曾為“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聯合策展人,
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纖維藝術系,
工作生活于杭州。
藝術創作從日常生活出發,擅長發掘材質、
物的“社會質感”,以材質作為一種創作方法,
研究“過程中的物”來表達某種當下的社會現象
柳溪 藝術家
從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畢業后,她在上海和景德鎮建立了自己的藝術實踐。在探索新的形態、表面和材料的同時,柳溪繼續推動陶瓷的技術和美學界限。
Q&A
Q:這次展覽陳欣帶來新作品《如春伸展》,想問問你《如春伸展》的靈感來源于什么?木蘭花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陳欣:木蘭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花,三月會冒著寒風在初春綻放,又會在七月、九月再次開放。從植物的特性來說,它是一個比較勇敢且自信的花卉。我是想通過植物表現人,表現一群更加自信勇敢的人。
● 藝術家陳欣在作品《如春伸展》前。
Q: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植物形象為畫面主體,對你而言植物形象有怎樣的象征?你在描繪植物的時候,更想去表達怎樣的感受?
陳欣:其實人物和植物是有種對應關系的,畫植物其實也是在畫人的不同狀態。我畫的植物其實大部分都是在城市的角落里或是在曠野之中,它們可能是不被看見的,其實也是比喻現在的一些我們的狀況,在一些大的算法中,或者在一些大的遮蔽下,不被看到的個性。
● “共生寰宇”展覽,陳欣作品現場。
Q:你在作品里是如何考慮用作品去呈現“時間”這個概念的?
陳欣:我的作品實際上是時間參與其中并輔助作品呈現。作品有許多薄層顏料,通過時間跟我共同把它的形狀勾勒出來,我并不確定它最后會呈現什么樣子,是需要時間參與最后去呈現。也像我們每個人的個性一樣,需要時間的沉淀,再明白我們最后是誰。
● “共生寰宇”展覽現場,陳欣作品。
Q:熟悉應老師作品的朋友都知道應老師長期對天鵝絨材質的探索,本次展出的作品多了一些其他質感,請問這組作品經歷了怎樣的創作思路?
應歆珣:這組作品是從我看的小說中提取了一些對于物的描述,再根據這些物的描述來進行自己的轉化,這些物作為我創作的初步路徑。小說中的物件雖然是虛構的,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現實生活,似乎在潛移默化的構建我們感知的環境。然后,我以再次虛構的方式,將這些物改變了質感,或是質感的拼接,就像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文化拼接,所形成的視覺上的魔幻景觀。
● “共生寰宇”展覽,應歆珣作品現場。
Q:在作品中,應老師呈現了很多的物件,是怎么樣的想法?
應歆珣:我覺得這些物,它跟人的關系不在于是主客體的關系,其實是共生的關系,一種互相反饋的關系。人在塑造這些物的時候,這些物,其實也是在塑造人的意識形態的。
這些物好像承載著某些事情,某些時間,某些地域的聯系,以及某些時間段的意識形態。某種程度上,物在構建“共同體”,人在這個“共同體”里面,其實是其中一部分。
對物的探索,在我創作脈絡里面非常重要的線索。我通過這些物,來訴說社會中存在的狀態,一定程度上,物,是一種“生成”的過程。
● 藝術家應歆珣在作品《軟裝》前。
Q:這次新創作作品《花序》的靈感是源于什么?您對木蘭花有怎樣的解讀?
袁曉天:這個作品其實是講述了一個花朵生長的過程,花苞盛開凋零一直到結出果實,它其實是對生命的一種解讀它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
木蘭花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種非常熱烈的花朵,花朵綻放的時候它是繁花似錦,凋零的時候又是落英繽紛的。
●《花序》袁曉天,裝置,不銹鋼、金屬絲網,2024(局部)。
Q:作為裝置藝術家,您是如何理解藝
術家與材料的關系?在作品中您怎樣通
過材料體現木蘭剛柔并濟的精神?
袁曉天:對于裝置的藝術家來說,找到一個自己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我遇到這個材料,其實是一種命運的選擇,跟我過去工作和學習經歷相關。我對金屬這個材料,能夠非常理解它的種種特性。
當我遇見這個材料的時候,我能看到它的生長性,所以我就一直用這個材料創作。如果你近看它的話,很多人都以為它是這個透明絲網或者是絲綢,但其實是金屬絲網。上面有橘色的花紋,這是我用火去灼燒這個金屬絲網之后,產生的一種氧化反應。從這一點上其實可以看到,這個材料它是非常剛柔并濟的。我這次采用的創作使用了不銹鋼和金屬絲網進行結合。
不銹鋼當你拿到一小塊材料的時候,它是非常硬的,很難用手去掰動它,但是當它的體量變得很大之后,我通過彎折扒開它,它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空間,當一個材料它變得無限大的時候它的韌性就產生了。
我覺得就像我們人一樣,當你越來越強大的之后,你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花序》袁曉天,裝置,不銹鋼、金屬絲網,2024。
Q:柳溪這次帶來的作品給人迎面而來的春天感,有種時間在生長、在流動的感覺,你是如何考慮用作品去呈現“時間”這個概念的?
柳溪:綠色是從淺綠色發芽的綠色、深秋的綠色,是有一段時間變化的,所以作品是通過陶瓷的不同的燒制方式、以及它不同用料,把顏色從淡綠色到深綠色,再到咸菜綠進行漸變,這個漸變里面大概有20多種綠色,這種綠色的不同,呈現了一種時間的概念。
● 《2020》柳溪,陶瓷雕塑,2020至今。
Q:這次展出的作品《2020》在綠色器物表面使用了苔蘚這種材質,你在創作的時候是有怎樣的創作理念和意圖?綠色在你這組作品中有怎樣的意義?
柳溪:作品名稱是 《2020》,也是疫情發生的時候的一個創作的初衷和想法以及靈感。應該是2019年末2020年元旦的時候,我從印度駐地回國,一下飛機馬上回自己的工作室,在那就開始隔離。當時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大概隔離了有兩個多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面,跟自己的作品每天待在一起,我就想在一個這么一個封閉的空間之內,我接下來要做什么。
● 《2020》柳溪,陶瓷雕塑,2020至今。
當疫情稍微緩和以后,每次走在外面,正好是春天有點像發芽了,周圍的環境的綠色開始有變化了,那個時候看到的綠色,跟以往看到的綠色都不一樣。因為在強烈的封閉了兩三個月之后再看習以為常的東西時,是一個新的認識。所以我就通過這當下的一種經驗,在景德鎮把這在傳統器物的瓶子的基礎上切割變形,扭曲它形成了一種新的容器的造型,這個新的容器的造型,承載了當下的一種狀態。
● 《2020》柳溪,陶瓷雕塑,2020至今。
上面的苔蘚,其實是假的。因為我們當時疫情的狀態,不同的人,在一個新的環境下面有不同的適應能力,不斷的在一個新的環境下調整自己。而苔蘚本身是一個最有依附,生命力最強的,也像我們每一個人。
● 《2020》柳溪,陶瓷雕塑,2020至今。
Q:你對本次展覽主題“共生寰宇”是
如何解讀的?是如何理解女性與世間
萬物之間的關系呢?
應歆珣:共生寰宇也是在訴說物的萬物有靈,是非常廣闊的共生關系。這個主題其實和我的創作脈絡有些許不謀而合的。
陳欣:我覺得共生寰宇實際上是一個連接,當我們與自然連接,與人相互連接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消除了一種二元的對立。那么當二元對立消失以后,我們實際上就不會有偏執,當偏執消失以后,那一切都隨著尊重,隨著相互的理解而來,達到一種共生的狀態。
● “共生寰宇”展覽,陳欣作品現場。
柳溪:共生寰宇我覺得可能是以人為本,人作為一個主體的一個內部空間,外面的世界是一個外部空間(除人之外的任何外圍,都是一個外部空間),其實是內外兩個能量場的一個互動。
袁曉天:共生寰宇其實我覺得描述的是一種宇宙間萬物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相互共存的狀態。但是其實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時候,你是很難去關注到這一點的,你必須去感知,去關注,才會想到。
其實我們每個人,世間的萬物都是相生相依,就像木蘭花朵一樣,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它的一個盛開、一個綻放,但是它是需要它的根系,在土壤里面深深的去扎根去吸收陽光空氣和水這個我覺得就是共生寰宇的一種狀態。
●《花序》袁曉天,裝置,不銹鋼、金屬絲網,2024。
Q:本次展覽的主題也是關于女性與萬物之間的討論,你覺得女性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陳欣:我覺得其實大家都對世間萬物有聯系,作為女性來說,我們不可避免或者是偶然中會體驗孕育。當你有孕育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大地的感受,因為你的生命中,會勃發出另外一種生命,你會理解自然的力量,所以可能女性對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應歆珣:在一些神話傳說里,有將女性形容為開天劈地“創造世間”的角色,例如女媧造人…。或是最初的原始社會是母系社會,女性的自然能量,對于萬物的存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某種宇宙關系。
● “共生寰宇”展覽,應歆珣作品現場。
柳溪:我覺得女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很強的能量場,我們身體的互動跟周圍之間,還有自己情緒之間的關系,其實是非常微妙的,慢慢的跟周圍的世界,跟自己達成一種能量互應,這種和諧、自洽、松弛、對我們會是一個很好的滋養。
袁曉天:我覺得女性其實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作為一個人到這個世界去,就是去感知,去感受世間的萬物的美好的。
Q:你認為“智美”是如何體現在女性形象中的?
陳欣:我認為智美是一個氣質,而不是一種標簽,它可能是我們經歷過很多沉淀以后,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
袁曉天:我覺得智美應該是現代女性所追求的一種狀態,智慧與美麗并存。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們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