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非同小可
相信最近出門的你,一定有以下感受:熱得冒煙,汗水浸濕,仿佛身處火爐。隨著夏季的到來,我們將迎來一年中最炙熱的時節——三伏天。
如今尚未入伏,但南北方多地都已經開啟“燒烤模式”,氣象專家預測,這將是60年難得一遇的極端炎熱天氣。
01.
何為三伏天?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
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一共跨越了7、8月份,屬于典型的“長三伏”。
三伏天,是避暑的時節,也是養生的時節,有“病根兒”在這里落下,也有舊疾在這里緩解。此時,天氣炎熱潮濕,“伏邪”最易傷人,除了常見的熱癥,許多健康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02.
如何應對三伏天?
在三伏天這樣的極端天氣里,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健康應對策略。
防曬防暑
出門時應涂抹防曬霜、佩戴遮陽帽和太陽鏡,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同時,盡量避免在中午時分外出,以免中暑。
保持室內通風和適當室內溫度
可以使用空調或風扇來降低室內溫度,但需注意避免過度依賴,以免引發空調病。
合理飲食
應多攝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水果等,避免過多攝入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同時,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多喝白開水、綠茶等清涼飲品。
適當運動
可以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慢跑等輕度運動,以增強身體素質和抵抗力。但需注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引發身體不適。
總的來說,三伏天要注意“防寒”、“防濕”、“防暑”——天氣再熱,也不要長期緊閉門窗,待在空調房內,開空調過夜、洗冷水澡、大量喝冷飲更不可取。避免長時間直吹空調,尤其是頭部和關節部位要特別注意保暖。
平時可多開窗,保持室內的干燥和通風,適量進食薏米、紅豆等食物,也能很好地幫助身體健脾祛濕。
天氣炎熱,人體毛孔外張,體內津液也會隨著出汗量的增多而損耗。多喝水能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也可適量飲用綠豆湯、酸梅湯等清熱解暑的飲品。
03.
三伏天食療養生
頭伏吃餃子:三伏天熱,食補以平補為佳,餃子正是平補的最佳選擇。餃子營養豐富,能很好地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還有助于驅散體內寒氣,促進食欲,增強體質。
中伏吃面條:中伏天氣最熱,人體容易大量出汗,消耗體力。煮一碗熱面,可以快速補充身體流失的能量,吃完后出出汗,也能驅散體內寒氣;吃一碗涼拌面,加入一些時令蔬菜,既可開胃解暑,又能滿足口腹之欲。
末伏吃烙餅:末伏時節,天氣仍然炎熱,但逐漸進入收尾階段,人體經歷體力消耗過多,補充能量是重點所在。相比于餃子和面條,烙餅的做法更為簡單。烙好的雞蛋餅,餅皮酥脆,雞蛋香嫩,搭配一些清爽的蔬菜,美味與營養兼得,是夏日補充能量絕佳美食。
另外,三伏天應食“二瓜”——中醫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脾、胃經,能夠清熱解毒、降火消暑,特別適合在夏季食用。苦瓜炒蛋、涼拌苦瓜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苦瓜性涼,脾胃虛弱、體寒的人不可過度食用。
冬瓜性涼味甘,含水量豐富,不含脂肪,老少皆宜,適當食用能起到利尿消腫、清熱解暑的作用。冬瓜湯、冬瓜粥都是夏季理想的食療選擇,既緩解暑氣,又可促進體內濕氣的排除。
酷暑將至,人容易“心火”旺,而這也容易對身體造成消耗。不妨給自己一些清凈的時間,找一個舒適的地方,什么也不做,靜靜地發呆,放松身心,以緩解壓力,恢復精神。
“三伏天”來了,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科學養生,健康度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