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影響力,書中的大反派高俅高太尉的知名度極高,談起宋朝知名的官員,高俅的名聲不比那些著名的名臣、詞人、武將小。
而且,他的人生經歷還比較勵志,從蘇東坡的小跟班起步,以一手出神入化的蹴鞠才藝,被宋徽宗賞識,混到了朝堂上站位前列的高官。
高俅在人生巔峰時期,官位品級很高,做到了三公之一,武官之首的太尉,絕對的位高權重。他替宋徽宗看管大宋禁軍,時間長達十幾年。
但是,這么一個長時間官居太尉的官員,在《宋史》中竟然沒有單獨的傳記,這不禁讓人疑惑,史官們怎么了?為何忽視了掌管大宋禁軍十多年的高太尉?
下面,就小編自己的理解,聊聊這個事。
首先,根據少數野史筆記中記載的高俅生平事例來看,他這個人比較本分。
高俅被宋徽宗提拔起來后,就老老實實為宋徽宗看管著大宋禁軍,沒干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參與重大政治事件。
宋徽宗讓他干什么,他才干什么,偶爾出現的主觀能動性,也是為了取悅宋徽宗,別的正經事,他一概不管。
其次,高俅沒有如《水滸傳》書中描述的那樣,時不時去陷害個忠良什么的。
即便有,或許也是如《水滸傳》中的王進、林沖之流,都是上不了臺面的小人物,還是禁軍系統內部的家事,根本不值得當朝史官們關注和大書特書。
他要是敢陷害士大夫出身的官員,或者跟士大夫出身的官員起了利益沖突,哪怕對方只是個九品芝麻官,估計史官怎么著也得記錄個幾百字,用來批判及警示。
再者,高俅沒有經過正常的升遷渠道而做到太尉,這讓當時的士大夫們及史官蒙羞,不屑于在正規史料中記錄他的事跡。
宋朝有人情升遷,但做官要做到高位,正常情況下只有三個渠道,科舉出身、將門世家世襲及恩萌制。
備注:在宋朝,正式的官員可以舉薦家中子弟、親朋好友直接進入官場,不用通過科舉考試即可為官,此即為恩萌。官員根據自身級別,可舉薦的人數有多少之分。
而且,通過這三個渠道上位的官員們,在當時的主流思想中,又只有科舉出身的士大夫方為“好男兒”,其余兩個渠道出身的官員,不論文武,都被正經出身的士大夫們鄙視。
如高俅這般,皇帝破壞官場升遷規則,直接火箭式提拔的弄臣,士大夫們及史官雖然因為宋徽宗的強勢而無力阻止,卻可以集體默契的無視。
恰巧高俅也是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的官位和權力是怎么來的,也知道自己在這個位置上該做什么,除了掌管禁軍,就是做一個透明人,不參與爭權奪利,讓宋徽宗放心,也讓士大夫們放心。
作為宋徽宗最信任的嫡系,還官居太尉高位,在那個時代,本可在朝堂上呼風喚雨,但高俅卻沒有混進大名鼎鼎的“六賊”(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序列中,也可知他的低調。
高俅甘做小透明,加上士大夫們及史官集體的無視,結合起來,導致了高俅在史書中的默默無聞。
其實,高俅的行為對他本人來說是好事,雖然沒有青史留名,卻保住了他自己。
高俅除了幫助宋徽宗看管禁軍兵權外,對官場中的其他人無害,這種無害不是指他一定是好人,是指他沒什么本事,掀不起什么大風浪,當然也不會得罪什么人。
也因此,在宋徽宗退位后的靖康年間,宋欽宗大肆清洗宋徽宗時代的老臣,及北宋朝堂和民間集體呼吁鏟除“六賊”等奸臣的背景下,高俅卻得以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