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江西景德鎮什么最有名?
相信很多人會回答:瓷器。
沒錯,作為世界瓷都的景德鎮,千年窯火不斷。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里爆火的“無語菩薩”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因此稱其為“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城市”。
根據不完全統計,景德鎮陶瓷從業人數近10萬,其中僅“景漂”人數就有近4萬。
其實,今天的景德鎮不僅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千年瓷都,更是一座聞名遐邇的“中國直升機之都”。
不妨先看下景德鎮在我國直升機產業發展中取得的諸多“第一”與“唯一”:
——602所,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直升機設計研究專業機構;
——直8,亞洲最大噸位的直升機;
——AC313,我國第一款大型民用運輸直升機;
——直8WJS,我國第一款列裝森林消防的直升機;
——AC311,我國第一款獲得適航證的輕型直升機;
——直10,我國第一款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小朱雀”(JH-2),我國第一款獲得適航證的輕型運動類直升機;
——“小青龍”(JH-1),我國第一款成功跨瓊州海峽飛行的大型無人直升機;
——“小白虎”(JH-5),我國第一款成功實現載人飛行的大型無人直升機;
時至今日,景德鎮已先后獲批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直升機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軍民融合試點城市、江西省第一批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等一批金字招牌,以及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區域。
江西直升機科技館,已成了景德鎮的另一張科技名片
2023年,景德鎮航空產業營收突破400億元,占江西航空產業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景德鎮的直升機產業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三線建設”時期。
1968年,江西南昌組建了代號為“602所”的第二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哈爾濱組建了代號為“604所”的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1969年10月,經中央軍委批準,以直升機制造為主的國營昌河機械廠(又稱“372廠”,今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在景德鎮悄悄成立。
1969年11月,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兩所合并為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代號為“602所”,定點江西景德鎮。
于是,一批由2000余人組成的直升機產業大軍從寒風呼嘯的北國啟程,頂風冒雪,輾轉來到景德鎮。
其中,靠近黃泥頭的稱之為國營昌河機械廠,靠近湖田窯的稱之為602所。
同時南遷景德鎮的還有樂河機械廠與景波機械廠,正是這“三廠一所”構成的“昌飛”(今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成為景德鎮直升機產業發展的雛形。
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
自此開始,國內航空工業也形成了北有哈爾濱、南有景德鎮的直升機兩大生產基地格局,而唯一的國家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就布局于景德鎮。
研發直升機為何選擇景德鎮?
這是因為中央考慮到景德鎮地處山區,又身居江西腹地,具有面向東南沿海且地理位置隱蔽等條件,從而在國防工業三線建設時躍入中央的視野。
陶瓷和直升機——兩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產業,開始在景德鎮并行發展,并漸漸形成獨特發展路徑與模式。
客觀說,景德鎮的直升機研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0世紀50年代中期,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國產的殲5、殲6、殲7、轟5、轟6、運7等型號先后列裝部隊或者投入使用,相比較固定翼飛機的成就,我國的直升機研制起步晚,起點低,加快直升機的研制顯得刻不容緩。
在602所成立之前,我國曾從蘇聯引進米4直升機圖樣資料,由哈爾濱飛機廠進行測繪仿制,并將型號命名為直5,隨后又研發出直6。
直6試制歷時7年,耗費巨資,但由于技術不過關,最后結果也是草草收場。
此時,位于景德鎮的602所已開始準備啟動直7的研制,但受限于當時軍工技術,進展緩慢。
從1976年開始,按照三機部的指示,景德鎮的602所等機構正式啟動直7的研制,但還是因為技術及財力限制,直7被迫中途下馬。
不久,直8的研制提上日程,但研發過程同樣一波三折,充滿艱辛。
挫折面前,602所與景德鎮所有從事直升機研發的技術人員沒有被困難嚇住,更沒有在外國的技術封鎖面前裹足不前,依然一步一個腳印,在仿制中積累技術經驗,消化吸收,逐步轉化為自己的技術成果。
1985年,經過602所及協作單位長達10年的不懈努力,亞洲最大噸位的直升機——直8終于在呂蒙機場騰空而起,成功首飛,自此結束了我國沒有自行研制的型號設計定型并生產裝備部隊的歷史。
直-8直升機
直8也因此被稱作602所乃至整個國產直升機工業戰線的“爭氣機”。
從此,中國告別了不能研制生產大型運輸直升機的歷史,景德鎮也迎來了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昌飛也與眾多軍工廠一樣,走過了一段辛酸的“自救”歷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項目不確定、任務吃不飽、國家撥款銳減,昌飛不得不轉型生產民品,先后做過鬧鐘、銅火鍋等產品,主動找米下鍋。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昌飛還造起了汽車,開發出昌河牌大客車、旅行車等車型。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昌河牌面包車。
80年代的北京,長安街上平均每一分鐘,就有10多輛黃色出租車飛馳而過。
因其全部是黃色昌河牌面包車,坊間戲稱為“昌河蝗蟲”。
黃色昌河牌面包車
而當時江西大部分醫院使用的氧氣罐,也來自昌飛設在景德鎮三寶的一個車間。
可以說,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景德鎮以昌飛為主體的研發機構始終以航空報國為信念,不僅沒有向國家伸手要錢,反而把開發民品賺到的錢源源不斷地投入到直升機的研制之中,開創了“軍民結合,以民養軍”的道路。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直升機工業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景德鎮直升機廠所的技術裝備明顯改善,研發成果也備受矚目。
在以昌飛、602所為代表的“三廠一所”全體人員的努力下,中國直升機研發隨即進入到“井噴”期:
1994年12月,我國第一款自主研制的輕型直升機——直11首飛成功;2003年4月,我國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0首飛成功;2010年3月,我國第一款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首飛成功;2010年11月,我國第一款輕型民用直升機——AC311直升機首飛成功。
從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紀念建軍90周年的朱日和閱兵、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等重大慶?;顒?,到各類救援活動中,都有出自景德鎮的直升機的身影。
而覆蓋了幾乎所有工業門類與機械工業工種的直升機產業,不僅集成近百種科學和千余項技術,更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點,同樣具有強大的產業帶動能力。
隨著景德鎮開始以直升機產業為基礎,向外延伸,越來越多的整機與零部件企業在此投資興業。
目前,景德鎮已積累航空相關企業105家,其中投融資平臺1家、通航運營企業2家、制造企業102家,包括昌飛公司、江西直升機公司、德利直升機公司等整機制造企業,以及景航鍛鑄、昌興航空、信航公司、明興航空等航空級配套企業扎根在此,吸引近萬名航空人八方來聚,產業規模超200億元。
來景德鎮的航空企業也不用擔心資金問題,景德鎮聯合江西省國控設立了50億元產業發展母基金,以及5億元的無人機產業基金,專門用于產業資本招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并不大的景德鎮如今擁有1座4C級民航機場、3座通用機場、10多個起降點,是典型的“小城大航空”。
同時,景德鎮還通過探索建立空地一體化醫療急救體系,率先推出了航空應急救援標準和品牌,在國內通航場景方面“飛”出了特色。
景德鎮也因此承辦了2019年、2020年兩屆中國航空產業大會,舉辦了全國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飛行表演和全國航空應急救援裝備展覽等。
2019中國航空產業大會在景德鎮市開幕
為此,景德鎮也將航空產業定位為全市“3+1+X”特色產業體系(即陶瓷、航空、精細化工和醫藥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其他優勢產業)中的主導產業之一。
同時,景德鎮更聚焦高附加值航空配套、直升機及通航、無人機及eVTOL等三大賽道,積極打造“制造與運營相融合、總裝與配套為一體、航空企業集中連片發展”的航空產業高地和航空小鎮經濟。
在當下火熱的“低空經濟”新賽道中,景德鎮更是全力“all in”。
已累計投入百億建成12平方公里“航空小鎮”;以浮梁通用機場為核心,規劃建設起2.8平方公里“低空經濟產業園”;在其高新區正建設100萬平方米航空標準廠房、全省最大電鍍集控中心、2400畝軍民融合產業園和無人機產業園。
千年瓷都,也因為航空業的崛起,正重新被定義。
曾經,陶瓷是景德鎮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如今的涵蓋直升機及無人機研發、制造、通航等完備的航空上下游產業鏈,已是景德鎮最具活力的產業名片,更是其新質生產力最強大動能。
未來,就讓祖國的藍天繼續見證景德鎮的發展之路吧。文/王藥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