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海自古以來就名醫薈萃,流派紛呈。根據地方志等文獻記載,自唐至清末,有文獻記載的醫家不少于1000人,如陸贄、唐以道、何天祥、李中梓、劉道深、沈元裕、吳中秀、李用粹、王孟英等。海派中醫,正如國醫大師裘沛然所言:“海派是無派之派,即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各派均歸于‘海’,精英高才匯集上海,學術海量不拘一格,吸收眾長不斷創新,不斷發展?!?/p>
焚香拜師
本次拜師儀式在上海舉行,此次重興傳統拜師儀式,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回歸,以古禮明確師徒關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既體現了對師父的尊重和禮遇,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引起弟子對學醫的重視,警醒弟子學醫并非隨性草率之事,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遇,尊師重道,切不可消極怠工。
儀式開始
儀式開始,古承學堂劉校長開場致辭,他說,璿樞無停運,蕤賓去后,二氣西東。龍潛淥水穴,火助太陽宮,天地陰生萬物成。值此良辰,我們齊聚古承學堂,共同見證一場莊重而神圣的中醫拜師儀式。感受那份傳承千年的醫道精神。在這里舉行古樸莊重的拜師儀式,是中醫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的最好見證。
古承校長劉勛亮主持拜師儀式
劉校長介紹了今天拜師儀式的主角。師父石主任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后拜師于滬上中醫名家施維智先生,在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石主任不僅在多個醫療機構從事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還積極投身于中醫養生、保健美容領域的研究,成果顯著,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此外,石主任還擔任了多個醫院的院長和管理職務,以及社會職務。被多家機構奉為至寶,擔任醫學顧問和特約專家。
自2000年起,他開設了自己的中醫診所,為不同背景的人士提供專業的中醫服務,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石主任在多個媒體上發表了三百多篇文章,并編著出版了眾多關于中醫、養生、食療等方面的書籍,這些作品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寶貴的健康知識和生活指導。石晶明先生的成就不僅體現在他的專業領域,更在于他將中醫文化和養生理念傳播給了更廣泛的群體,促進了中醫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劉校長說,作為中醫藥人才培養和活態傳承的獨特方式,俗稱“師帶徒”的師承教育模式,正源源不斷地為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輸送大量人才。我們相信,通過石主任的指導,師兄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醫的精髓,更全面地掌握治療的技藝,更真切地體會到中醫文化的魅力。愿師兄在石主任的引領下,學有所成,濟世活人;秉承古訓,醫德為先;矢志不渝,堅守初心;傳承文化,弘揚精神。
弟子發言
進入弟子發言環節,須師兄直言,大學選擇康復專業,就是為了幫助那些被傷病困擾的人,當看到中方院長及美方教授在中醫針灸上展示出高超技藝,治病求本,開始對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非常有幸拜在師父門下,石老師師承自施維智名老中醫,從98年就開設美容???,到01年放棄公立醫院院長身份,大膽開設中醫工作室,勇做先鋒。還出版了三十多冊圖書,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斜杠老男孩。師父是我的榜樣,他教導我做人的道理,常告誡說,有道無術術可求,有術無道止于道。
弟子進行發言
她說,師父教導我們對病人無微不至,同時亦膽大心細。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因為膝關節疼痛而無法行走的朋友,通過對中醫的學習,我知道膝關節周圍正好是脾胃二經循行經過的,所以不少的膝關節問題其實是由于消化道疾病所導致的。然后通過觀察這個朋友的舌頭,胖大,我一目了然的就可以看出來,他是脾虛濕重,通過針對對于脾胃二經的針灸治療以后呢,他的這個膝關節的沉重感就不在了,然后跛行也消失了,體重還下擺了,這一次成功的治療經驗,就是決心。
須師兄表示,想將中醫和康復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更有效,更全面的治療方案,幫助更多人解決疾苦。會踏實跟著師父學習,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具備深厚專業知識,敏銳的觀察力,細致的耐心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的中醫生,不負希伯克拉底誓言與大醫精誠之精神。中醫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無數前輩的智慧。作為炎黃子孫,有責任將中醫的精髓傳承下去,為中醫學的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師致辭
石主任欣然道,師徒能夠相見,相遇,非常榮幸,也非常愉悅。我從事中醫46年當中,實際上體制外的時間已經超過體制內的,我是醫生,老師,作家,寫了很多書和文章,全國各地到處講課,但是以師徒形式傳承中醫的不多。這讓我想起我的老師施維智,老先生是家傳淵源,但是因為我們那個時代比較特殊,跟老師沒有什么儀式的。我老師當時給一些名人名家看病,往往是我拿著包,跟著他老先生出診。所以這么多年跟著他學了很多知識,現在就是像接力棒一樣,需要把這一棒傳給我的學生們。
石晶明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師承國務院頒布的首批全國500名老中醫之一、“上海傷科八大家”之一的施維智先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研究工作四十年,具有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和理論修養,在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多篇。曾擔任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醫委會委員、上海濟南街道醫院院長、淮海中路街道醫院院長、上海市盧灣區衛生工作者協會副主任等職。2000年開設中醫工作室,為海內外各界人士提供中醫養生、保健診療服務。診療之余積極開展醫療科普工作,在各大報刊雜志發表文章300余篇,出版養生書籍30多本。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我老師自己當時在法租界開診所的時候,內、兒、婦、傷都看的,后來逐漸形成特色,就是中醫外科,中醫骨傷科。現在因為跟著西方人,分科越來越細,什么中醫小兒科,中醫內科,中醫外科分得很細,但我老師那輩中醫等于就是現在講的中醫全科。我老師說的,比如看骨傷科的病,你一定要中醫內科基礎好,中醫的基礎理論掌握得扎實。像我老師那個時候非常推崇,我們看的就是《醫宗金鑒》、《諸病源候論》等很多一些經典名著,我老師那個時候在我們醫院里是擔任中醫科主任,看骨傷科病人多,但是實際上他是小兒科,內科都看的。我對弟子說,一定要有全科的概念。
石主任說,跟老師學中醫呢,是要學道,不是學一個方學一個術,那樣太簡單了,而且不會辯證,不會變通,就比較死板。中醫是一門非常博大的學問,人家說功夫在詩外,你不能為了背詩而背詩,而是要學到詩外面的東西,學到中醫以外的東西。80年代的時候,我老師把我送到北京中醫研究院,現在叫中醫科學院,我特地去學了三個月。他是一個非常開明開放的人,包括中醫各大流派的東西,都讓我去學,希望弟子以能夠把中醫的很多東西融會貫通,相互印證,有所提高。
石主任強調了弟子在師承過程中,要注意留心老師的言傳身教,他舉了個至今難忘的例子:我們老師有很多東西,是平時你跟他交流當中,他突然給你靈感的。就像我的老師看一個中醫外科的病人,是陰疽,中醫一般用陽和湯,但我老師特別,我一直記到現在我都記得。老師讓這個病人吃一碗毛筍,上海臨港毛筍。我們現在講就是發物,因為這個病人發不出來,讓家屬給他蒸了一碗毛筍。病人吃了一碗毛筍以后,晚上就痛,創面本來是封閉的,潰瘍的口就開了。過了一天以后里面出來一大碗膿,膿出來以后,這個傷口就疼痛明顯緩解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跟老師學不是學一個方子。有句老話,一張偏方,氣死名醫。有時候老師就是一個小小的提示,或者給你一個經驗,我們從當中就得到很多。
石晶明致詞
石主任最后表示,非常希望弟子能夠好好的學習,讓我們的中醫能后繼有人,讓我們的博大精深的中醫醫術綿綿延續。
呈禮獻花
傳統拜師儀式簡約而不簡單,是中醫藥獨有的浪漫,寄托著老師們對年輕一代中醫傳承人的厚望。既禮全,
已而北面承贄,炷香瀹茗,請為弟子。
行拜師禮
奉拜師茶
獻花呈禮
師徒合影
“宣拜師帖……弟子誠具名帖,恭行拜師之禮?!?/p>
奉敬師茶,呈禮獻花,隨著一句“禮成”,須師兄正式入石氏門下。將來常伴師側,相信她在導師的垂范下,必能德業俱進,拯黎元于仁壽。杏林春滿,橘井泉香。
圓滿禮成
合影留念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中醫師承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主要途徑,收徒拜師不是一個形式、一紙協議,它承載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中醫希望與責任。師徒從此攜手奮進,共譜新章。拜師儀式至此圓滿禮成。
古承校長劉勛亮和石晶明主任合影
古承學堂致力于中醫人才培養與中醫文化傳播,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幫助數百名中醫愛好者完成了拜師公證。學員通過跟診師傳、學堂授課,積累中醫臨床經驗,考取中醫職業資格。目前,古承在上海、江蘇、浙江、山西、河北等地與數百名中醫明家合作,為廣大中醫愛好者提供“一站式”中醫學習服務及職業生涯發展整體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