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定是中國房地產最低潮的一年,沒有之一。
房地產銷量同比腰斬,千億房企從18家直接被干到只剩下6家,百強房企有近一半陷入危機,全國賣不出去的房子去化周期甚至超過兩年。
更慘烈的是,連一些知名房企都開始不干房地產了,玩家沒信心退場,這讓地產圈復蘇變得難上加難。
01
7月7日下午,作為珠海知名上市國企——格力地產發布公告,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擬置出所持有的上海、重慶、三亞等地相關房地產開發業務對應的資產負債等,并置入珠海免稅集團不低于51%股權。
言下之意就是,地產玩不轉了,決定大步轉型免稅這個風口業務。
這一紙公告引發了市場熱議,其股票更是連續兩日漲停,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用真金白銀看好格力地產的未來,遠離房地產,把未來押寶大消費,估值自然回歸了。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地產和格力電器是兩家獨立的公司,前者大股東是珠海國資委,后者國資占比少之又少,兩者沒有關聯。
02
其實這幾年來,格力地產已經布局和地產業務做分割了,原因無它,地產一直在虧損,再虧下去就要退市了。
2023年財報顯示,房地產業務是營收大頭,占了89%之多,項目主要集中在珠海、上海、重慶、三亞幾大城市。
因與地產綁定過深,行業下行,直接導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20.57億,2023年虧損7.33年,而今年才過了一半,預計虧損6.59億至8.49億。
之所以虧損降不下來,背后還是因為債務太大了,2023年格力地產償還支出了121.81億的現金,而籌集來的資金是68.91億,借了錢填舊坑,新坑又來了,完全入不敷出。
如今格力地產想通了,把除了珠海大本營之外的地產項目都擺上貨架賣賣賣,一是能擺脫債務壓力,二是重獲現金流,押寶免稅賽道。
據統計,2023年珠海免稅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2.86億元、6.67億元,凈利率達29%之多,其口岸免稅業務銷售體量高居全國第二,珠海免稅的資產可比房地產有價值多了。
穿透了兩家公司股權,格力地產背后是手持44.95%股份的最大股東珠海國資委,而珠海免稅的最大股東同樣也是珠海國資委。
此次將兩個公司重組,去地產化、轉型實業,無疑是代表了上面的意志。
03
當初房地產興旺時,那可是一窩蜂的上,像美的、格力、海爾這些制造業巨頭都投身進來,如今潮水褪去,又是一窩蜂的退出,可謂是熙熙攘攘皆為利來。
曾經的千億房企、比格力地產規模更大的美地置業,在6月份的時候就宣布將進行股權重組,將公司全資控制的房地產開發業務板塊,從現有的上市公司架構中剝離出來,直接轉入控股股東的懷抱。
完成之后,美地置業將專注于輕資產業務,比如商業運營、物業等,從而擺脫對總部公司的依賴,獲取更高利潤率。
巧合的是,當美地置業宣布重組后,其股票從3塊多漲到了6塊多,和格力地產一樣,剝離地產業務后的企業才被市場所看好。
退出地產業務的老牌房企還有一家——華遠地產,4月26日,華遠地產發布公告,擬將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讓至公司控股股東華遠集團,后續將聚焦于代建、酒店經營、物業管理等業務。
這三個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背后有母公司的靠山,母公司都有實力接下負債累累的地產業務,子公司才能輕裝上陣。
這也給其它仍在暴風眼的房企一些啟示,在制造業母公司的支持下,不需要賤賣資產,靠內部重組就能穿越行業周期。
最終,房地產行業進入了比拼“靠山”的時代。
關注 大爆炸 運氣 大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