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商業觀察
文 / 德黑蘭
短劇賽道開卷AI了!
7月6日,在WAIC 2024會場舉辦的快手大模型技術與應用戰略論壇上,快手官宣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星芒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即將上線,并發布了首款正式預告片。
兩天后,抖音與博納影業合作的全國首部AIGC生成式連續性敘事科幻短劇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于8日在抖音與觀眾見面。
再結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制作的三部AI微短劇《英雄》《愛永無終止》《奇幻專賣店》在近日一齊上線央視頻,AIGC將爆改短劇行業的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清晰,一次全新的迭代、突破被緩緩拉開了大幕。
雙風口下的AI短劇
無利不起早。
市場對AI短劇的競速熱情急速升溫,根源上還是其踩著兩波難得的紅利。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指出,微短劇的用戶占比達到39.9%,而31.9%的用戶曾為微短劇充值付費。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用戶數量,微短劇在2023年都完成對傳統電視劇產業的超越。
與之呼應,據艾媒咨詢《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每MAU年度付費金額約為100元。同時,巨量引擎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國內微短劇日均流水高達8000萬。
這些漂亮的數據不僅表明微短劇已經正式進入主流觀眾視野,同時也彰顯出其巨大的商業潛力和發展空間。
基于此,很多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上海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上海微短劇大會宣布計劃每年設5000萬元經費扶持獎勵微短劇產業鏈,B站一口氣發布了近20部精品短劇并公布了短劇專項扶持計劃,華誼兄弟在5月宣布與閱文集團合作出品的短劇《鴻天神尊》即將開機,華策影視在今年3月建立了抖音精品短劇廠牌賬號“她見四季”……
故事的另一側,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系列專題之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模型產業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6.02%,2023年約為147億元。
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大模型產業規模將達216億元。
《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三星堆:未來啟示錄》背后站著的就是快手「可靈」與字節「即夢」這兩大國產AI視頻大模型。
今年5月,剪映Dreamina官方宣布其品牌正式更名為中文「即夢」,同時宣布其AI作圖和AI視頻生成功能已全量上線。
而除去「即夢」,字節跳動在進入2024年后還推出了AI應用開發平臺扣子、AI學習伙伴河馬愛學、AI劇情互動產品貓箱、AI生圖產品PicPci、豆包大模型家族等面向國內、海外不同市場的眾多AI產品。
與字節籌措“彈藥”全力進攻AI的步調幾乎一致, 6月初,快手正式推出其自主研發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可靈」。
隨后,在快手大模型技術與應用戰略論壇上,快手又集中展示了包括“可靈”以及大語言模型“快意”、圖片生成大模型“可圖”在內的大模型家族,并官宣推出“星芒短劇×可靈大模型”創作者孵化計劃。
一張下個時代的船票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更何況無論是在短劇還是AI方面,抖音和快手都累積了足夠的“領銜出演”底氣。
據官方數據,2023年Q4季度,快手短劇日均DAU達2.7億。而在今年Q2最后一周平臺短劇連續7天日消耗破百萬,原生端曝光付費率連續2季度翻倍增長,30日內付費留存翻倍。
另一邊,發布僅一個多月的「可靈」已有超50萬用戶申請內測,生成視頻達700萬條,而從劇本、演員到畫面全部由AI生成《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正是由其提供技術支持。
抖音方面,2023年抖音短劇付費用戶增長3倍,日均播放量同比2022年增長了1倍,更有12部短劇播放量破10億。而針對此次上線的《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即夢 AI 基于豆包大模型技術,提供了 AI 劇本創作、概念及分鏡設計、鏡頭畫面生成、圖像到視頻轉換、視頻編輯和媒體內容增強等十種AI技術。
資本總是最敏感的,錢在哪兒,他們總會涌向哪里。
所以,在短劇和AI賽道上,抖音和快手不僅要忙著彼此競速,也要不停地與其他各路玩家斡旋。于是乎,伴隨著焦慮的情緒日盛一日,我們順理成章的看到了抖音與周星馳的牽手,火山引擎帶頭卷起大模型“價格戰”……
毋庸置疑,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這意味著無論誰想脫穎而出,都必須給自己的未來提供更大的想象力。
就這樣,新一輪“搶椅子”游戲開始了。
《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線上后,博納影業 AIGMS 制作中心對外透露,故宮、兵馬俑、樓蘭、喜馬拉雅等其他古文明IP也已納入博納影業文明寶藏的IP 宇宙計劃之中,未來會以微短劇的模式,將古文明與科幻相結合,應用AIGC技術及電影制作工業流程持續深耕。
與此同時,已經吃到了AI發展紅利的百度,通過對全球首款AI短劇APP 「Reel.AI」背后的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進行數百萬美元Pre-A 輪融資,高調表露了分羹野心。
華策集團北京短劇團隊業務負責人劉子凡在首屆上海微短劇大會上透露,在公司自研的“有風”大模型的賦能下,華策短劇業務已在創意開發、內容評估、后期制作等領域運用ai技術,預計在9-10月份會推出兩部AI創作的微短劇。
熱鬧背后的機會與挑戰
“ AI短劇將引發下一代超級內容平臺革命 。”
CreativeFitting創始人朱江的這番預測正在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同時AI短劇自身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魅力。
據報道,于今年2月上線的全AI化生產流程短劇《白狐》,創作團隊僅有四人,三集內容耗時兩周制作完成,每分鐘成本僅近一萬元。而同體量的作品如果不用AI制作,時間需要三個月起步,人手成本和制作成本也遠遠高于AI。
不僅如此,AI的運用也讓國內短劇出海變得更加高效,其中譯制劇的崛起成為了市場大盤的重要增長驅動力。
美國“感應塔”數據分析公司公布的《2024年短劇出海市場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2月底,已有40多款中國短劇應用程序試水海外市場,累計下載量近5500萬次,內購收入達1.7億美元。
前景可觀,機會難得。但不能忽視的是,隨著浪潮的風起云涌,大浪淘沙般的市場篩選也必然會加劇。
更為關鍵的是,無論是出自草臺班子的《白狐》,還是央媒操刀的《英雄》《愛永無終止》《奇幻專賣店》,亦或是由日活7億左右的短視頻巨頭與業內頭部電影公司聯合呈現的《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都未能取得“破圈”傳播的效果。
截止發稿前,《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一集在抖音上的點贊量僅2.5萬、收藏量2917、轉發量1625,播放量更不足150萬。
無獨有偶,《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預告片公布后,觀眾端的反饋也并不熱烈。微博話題#短劇山海奇鏡場面搞那么大干嘛# 閱讀量僅200萬出頭。
探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兩部短劇皆是從小眾文化出發,內容垂直度較高,難以調動更廣泛觀眾的關注與討論;另一方面,國內的AI短劇探索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受眾群還沒有養成,而抖音、快手以及博納影業在宣傳上也較為保守。
正因如此,在《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的觀眾評論中,不少人對其“AI短劇”的定位都不明確,部分人以為是一部電影或動漫預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追夢AI短劇的道路注定不會平坦。不過,只要方向是對的,就不必擔心路途的坎坷和遙遠,因為這過程中也總會涌現希望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