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葉 故事來源/劉秉文
在如今的社會里,買一輛小汽車,好像就成了一個人成功的標(biāo)志,或者是評判一個家庭過得好與壞的條件似的,導(dǎo)致家家戶戶都把小汽車當(dāng)作必需品一樣,不管條件如何,都要爭取買一輛回來。
說實話,我就是這樣,為了所謂的面子、排場和一時半會的便利,在十多年前咬牙買了一輛車。那時候自以為家里有了車,生活就會過成人上人似的。
然而,當(dāng)年紀(jì)一點點上來后,我卻發(fā)現(xiàn):有車未必就一定能讓生活過得多么好,身邊那些不學(xué)車也不買車的人,反而活得逍遙自在、人間清醒。
為什么這么說呢?下面就給大家說我買車這11年來的經(jīng)歷。
今年43歲的我,24年前從農(nóng)村一普通高中,考入了省城的本科大學(xué),然后苦讀四年畢業(yè)后,進入了省城一家企業(yè)工作,這工作還不錯,待遇和老家公務(wù)員有一拼。
工作第3年,我就成了家,娶了省城邊上一農(nóng)村的妻子。結(jié)婚后,為了在省城有個家,我們沒馬上要孩子,而是先努力貸款買了套小二居室。然后還了三年房貸,壓力小點后,才跟妻子慢慢要了個孩子。
那時候很多人,都夸很會安排自己的人生,真正的先事業(yè)后家庭。
然而,很順利地有了房子和孩子,又在省城生活了好幾年后,我整個人的心態(tài)也變了,開始想像一個真正的城里人那樣,有了房,更要有一輛小汽車代步的生活。
想著買一輛小汽車,平時上下班不用再擠地鐵擠公交,也不怕刮風(fēng)下雨,一到周末可以一家三口出去郊游野炊,或者節(jié)假日可以直接開車回老家見父母,再也不用蹭別人的車,還有去搶什么汽車票火車票。
更主要的是,我總覺得作為一個已結(jié)婚的男人,擁有一輛小汽車,是成功的標(biāo)志,無論是日常出行,還是回老家,都會讓我更有面子。
在2013年的時候,我把孩子送在丈母娘那邊上幼兒園,妻子也恢復(fù)正常工作,家里的收入穩(wěn)定后,我就咬牙買了一輛小汽車。
還一口氣買輛SUV款的大車,花了我15萬多。雖然這樣價格的SUV,不算豪華,但卻又讓我掏空了存款。
那時候,身邊的一些朋友,都是勸我別買車的,尤其是同單位一個比我小七八歲的年輕同事,說我買車根本就沒啥太大作用,方便了一點點,卻要花很多錢去養(yǎng)車。
可我卻一點也不理睬這些,覺得我他們都是眼紅我有房有車了。
說實話,自從有了車之后,我有這么一段時間是過得挺優(yōu)越的。
每天開車去上班,保安都對我畢恭畢敬的,遇到下雨天,看著站臺上等車的人,更是覺得我特別慶幸有車。
還有每次載著妻兒回老家,總能迎來村里人羨慕的眼神,即使我在城里被房貸車貸,還有養(yǎng)孩子的壓力壓得很辛苦,但他們也總說我在城里出息了,從而給我一種特別滿足的虛榮。
有了車之后,我也常常去勸天天擠地鐵、擠公交,一放假就各種搶票回家的同事朋友,認為他們平時花那么多時間和錢去打車坐車,還不如買輛車,再也不用那么麻煩了。坐車的錢,拿來給車加油也差不多的。
就像我的一些同事,回個老家要轉(zhuǎn)4趟車的,先坐公交到火車站,接著坐火車到老家縣城,然后再坐班車回到老家省道邊上,最后還要家里人騎車來接他。
不用去試,光聽聽就得費時費力還費錢。還不如自己買輛車,想回立馬就可以回,用不著各種折騰。
可是身邊有些人勸了會買,但有些人卻打死也不買,甚至還有些人,不買車也不學(xué)車,情愿花錢坐車。
所以,我也常常覺得那些不學(xué)車也不買車人,是一種很愚蠢的人,不懂得享受生活。
可是,隨著年紀(jì)一點點增長,生活開銷越來越大,城里的公共交通越來越便利,還有養(yǎng)車的費用越來越高。我就慢慢覺得家里有輛車,反而是個負擔(dān)了。
孩子上學(xué)有校車,讀中學(xué)了也住宿,用不著我們天天接送;去哪都要為找停車位,而耽擱很多時間。
我和妻子的工作單位離家不遠,三四公里,坐公交坐地鐵,2元一個人二十分鐘就可以到了,開車就顯得特別費勁,一天來回一趟,光油錢和外面的停車費都能供夫妻倆。
在城里忙著工作和生活,也很少回老家,就算回老家,開車一家三口回去,也不是很方便。
妻子不會開車,全程400公里的高速,要我一個人開,真的很累。并且過路車和油錢加起來,單程一趟就要五六百,人均下來近200元,和坐火車或大巴回去差不多的錢。
還有養(yǎng)車的費用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就算我很少開,或者一年不去開,這車動不動就要保險費、年檢費、保養(yǎng)費,車子刮花了或哪里壞了,不去修又不好,一修又死貴。
就像我的車子,已經(jīng)保護得很好,可基本費用加起來,隨便都要萬把塊,加上油錢洗車錢、車位費,還有時不時的違章的費用,那就恐怖了,隨便一年下來都要花二三萬在車子上。
這里還沒算上出遠門旅行的,如果算上去,我感覺自己養(yǎng)車開車,還真不如去坐車。現(xiàn)在城里交通那么便利,想去哪都有車,什么地鐵公交出租車,還有更加便利實惠的,共享電動車等等。
雖然說使用這些交通方式出門,看起來挺貴的,但真要和自己開車算起來,還真不貴。
就像我的同事,他買的房子在城西,我們公司在城西,最短路線15公里,他每天坐地鐵來回也就10元內(nèi)。
而如果開車的話,不說任何養(yǎng)車的花銷,就單單油錢,隨便都要20元,遇到夏天要開空調(diào)、冬天要開暖氣,那油錢就更大了。
就算他回老家,挺折騰的,倒幾趟車,但算了算,他一年也就回兩三次老家,也就折騰這么兩次,真的不影響什么。
經(jīng)歷了這十多年的有車生活,我越發(fā)覺得,身邊那些不學(xué)車也不買車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他們不學(xué)車不買車,一切出行都依賴公共交通,可以為他們省下不少費用。就按照我家情況來算,如果我不買車,一年至少可以省下二三萬元,這11年省下來的錢,就是老家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還有,沒買車的人往往壓力更小,孝敬父母更多。他們把買車養(yǎng)車的錢,可以用來早點還清房貸,或者花更多錢去孝敬父母。
如果每年都拿2萬元去孝敬父母,我想這真的會比花十多萬買輛車,又年年花2萬去養(yǎng)著車更有意義。
所以買車這件事,真不能為了面子、排場和一時的便利,說買就買,要好好衡量好后續(xù)產(chǎn)生的費用,是不是值得我們這樣做!
另外,現(xiàn)在的社會,有車不代表就高人一等,沒車也不代表就沒本事,請大家不要羨慕有車的人,也不要看不起沒車的人。有時候有車的人,未必有沒車的人活得自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