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3個多月、6次舞臺公演之后,張藝興的R.E.D女團即將迎來結業典禮的日子。
《百分百出品》剛開播的時候,冷眼曾經在《<百分百出品>:女團真的不需要話題人物了嗎?》中聊到了“推團”的兩套常見的邏輯,人帶團紅話題先行、或是團帶人紅概念為王。
從當時來看,節目中的見習生們缺乏話題人物,團隊整體風格模糊,最大噱頭依然是“老板張藝興”,因此也難免會在和海外成熟女團的對抗中落入下風。
但畢竟,女團養成是長線成長型內容。在節目先導片中,出品人張藝興也表示,希望《百分百出品》是一個充滿開放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推團實驗。
因此在3個月后的現在,冷眼想在收官之際“驗收”一下,張藝興宣稱的開放性實驗,走出一條全新的推團路徑了嗎?這次的嘗試成功了嗎?
一次開放性的推團探索
之所以說《百分百出品》像一次探索性實驗,是因為節目完全跳脫出了傳統女團訓練的模式框架。
在傳統模式下,選手們完全沉浸在脫離市場評價的練習室中,每天只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雖看似殘酷,但這其實是非常烏托邦式的女團生態。因為它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那就是只要努力訓練,就能成為市場需要的女團。
脫離了市場的敲打,節目最終就只能培養出脫離市場的“限時女團”,練習生們走出烏托邦,才發現偶像的市場遠不是“練習”那么簡單。最終,出道即巔峰,起點即終點。
《百分百出品》要做的是從根源直面這一行業困境:讓女團與市場直面碰撞,讓市場成為檢驗組合的唯一標準。
傳統模式下封閉的訓練,導演組甚至會沒收選手的手機,不讓選手看到網絡上的種種信息。《百分百出品》卻正好相反,放手讓選手直面市場反饋,無論這次是掌聲還是噓聲。
這套規則看似讓節目中的見習生們繞過了殘酷的淘汰,但也讓她們從導師的庇佑之下,走進了遠比導師打分更殘酷的市場生存故事線中。
例如初舞臺的彩排中,學員們從張藝興口中聽到的似乎總是“你們是最棒的”,但初舞臺后的媒體懇談會,剝離了導師的保護和鼓勵,顯然更加直擊靈魂。
當數十位媒體同時出現在眼前,即使是最基本的自我介紹,很多見習生都磕磕絆絆。當媒體不按常理出牌要求現場才藝展示的時候,見習生們的不知所措更是暴露了她們的青澀。
更進一步,《百分百出品》不僅要把人選出來,更關照了女團們在市場中生存下去的困境。
首要的就是解決“內娛沒有舞臺的問題”。
《百分百出品》想給出的答案是,只要愿意,哪里都可以是舞臺。
節目中,女孩們在長沙街頭路演。在烈日下熱舞,搬著沉重的音響設備,一次又一次扶起被吹倒的易拉寶。
脫離了燈光舞美,也沒有華麗的導播運鏡,只靠一個音響、一支立麥,街頭舞臺或許比大型晚會更能暴露選手真實實力,而女團成員們卻憑借穩健的臺風和表演硬控路人,靠實力征服了觀眾。在網絡上,各角度的路人“野生”直拍全網刷屏,網友們的反饋也漸漸從剛開始的懷疑,漸漸轉向認同和肯定,甚至捧著渣畫質生圖,寵溺地表示:比上鏡好看1000倍。
當然,舞臺之外,女團成員也需要直面觀眾從哪里來的問題。于是節目組設計試煉,讓選手們在1天時間內,每組邀請500名觀眾,只有完成試煉,才能獲得晚上在文和友廣場和觀眾見面的機會。
從街頭到小舞臺,靠魅力持續吸引和積累粉絲,《百分百出品》回歸了一條原始但扎實的女團養成路徑。
考核任務之外,《百分百出品》也用全景視角呈現了見習生們會遇到的種種現實問題。
節目首次將目光對焦到了“見習生父母”這一群體。
實際上,父母對年輕練習生的影響總是巨大的。例如韓團Newjeans在遭遇公司高層不公對待的時候,是五位媽媽聯合發布“父母書”,力挺制作人閔熙珍。韓綜《蓋帽青年》甚至專門讓家長陪著孩子一同參與練習生選拔,展現練習生與父母的面貌。
但這一群體的所思所想在過去的綜藝中鮮少被關注過,似乎只有一句“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
在這種內容的空缺下,《百分百出品》引入了“家長會”環節。
在對談中,見習生的父母一面支持孩子追夢,一面又本能地擔心唱跳只是青春飯;一面相信孩子的人品,但看到網上的惡評如潮仍然忍不住自我懷疑:我的孩子真的像他們說的那么沒禮貌嗎?
這種對練習生全新原生關系的發掘和刻畫,也無疑讓觀眾對這群05后的女孩們,有了更深的共情。
華語女團能走向世界嗎?
在女團培養的核心邏輯之外,《百分百出品》明顯承載著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讓華語女團走向世界。
張藝興這次在節目中又提出了M-POP的概念,即中國樂器、中文語言和文化表達。但如今,距離張藝興高調宣稱要“帶領華語樂壇走向全世界”已經過去了8年,他本人也曾不止一次因為這個使命感遭到網友調侃。
那這一次,這個夢想在《百分百出品》中實現了嗎?
要聊這個問題,冷眼想先分享一個觀察到的奇怪現象,就是每次我們討論“華語女團能否走向世界”這個問題的時候,群嘲內娛團體仿佛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網絡上隨處可見對內娛舞臺的“審判”,認為內娛出道只需要有背景有錢、認為內娛偶像吃不了苦、沒有實力還高貴,甚至認為韓團,哪怕是糊一點的韓團,和國內團的差距都好像是國標芭蕾vs幼兒園舞蹈。
這種一邊倒的情緒發泄,漸漸讓問題失去了理性的討論空間。
不用說,問就是內娛完了。
但冷眼真的很想斗膽問一句,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或許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句簡單粗暴的“內娛完了”,而是需要一個窗口,把“內娛”和“外娛”放在一起彼此溝通、交流和學習。
《百分百出品》就打開了這個交流的窗口。
這檔綜藝里匯集了各國頂尖的國民級女團。
DOLLA在馬來西亞憑借超高人氣斬獲過馬來人氣明星獎,GEMPAK最受關注等多項大獎。
來自菲律賓的G22被譽為“菲律賓流行樂壇的女阿爾法”,大Vocal極具原始力量感的嗓音氣勢十足,一開口就能將觀眾吸入自己的氣場中。
PiXXiE也是泰國本土的頂流女團,代表作《Whatever》甚至火到抖音,只要常刷短視頻的人聽到旋律都會秒懂:原來是她們。
結業典禮更是請來了在中日韓都擁有超高人氣的XG空降現場,實現了XG在中國的綜藝首秀。在交流中,XG前輩們真誠地分享了自己的舞臺經驗,同時鼓勵R.E.D的成員們相信自己、保持初心、享受每一個瞬間。而最終舞臺上,XG也用前衛多變的舞臺風格為R.E.D女團“打樣”,激勵女孩們未來用更強實力征服更廣的世界舞臺。
而這場真實的國際間較量,也構成了女團的第二條成長線。
把剛剛練習三年的新人和成熟女團放在一起PK,女孩們面對的挑戰自然十分艱巨。初次公演失利,見習生們遭遇低谷、內耗,李雨林甚至陷入自我質疑,一度淚崩。
但就像張藝興說的,女團成員們并不缺實力,而是缺少舞臺的經驗。在一次次的碰撞和交流中,我們能明顯感覺到成員們愈挫愈勇,迅速成長,并且在高強度的對抗中,團隊和成員們的風格也不斷明確。
首先是團體的特質越來越明顯。
《Afterlife》神秘、大氣,和張藝興《蓮》等作品風格是一脈相承的。
《佳人》在原曲風的基礎上,加入了以《詩經》的《氓》為靈感的歌詞,勸誡女生自立自強。
《場上稱霸》則融入京劇元素,展現六人六面的說唱。可以說把張藝興想要的民族樂器、中國語言和文化表達落到了實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支國際化的女團,R.E.D每位成員都至少會三種語言,不僅有扎實的唱跳功力,更是在創作、寫詞、編舞上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讓冷眼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了屬于新一代女團的獨特面貌。
而隊員們也漸漸找到了自己在團隊中的差異化特質。
彭湘蕊逐漸學會放下對自己的質疑,勇敢地承擔起隊長的職責,敏感地照顧每個人的情緒。周洛汐在團隊中擁有極強的創作能力,劉婷秀在作詞上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李芊語是中國風氣質美女,李雨林則古靈精怪,大Vocal尹子璐的加入和胡靜怡組成雙Vocal,舞臺層次更豐富。
在和多元各色的國際團體碰撞中,從“她們”中找到“我們”,實力的進階也成為了M-POP走出去最強大的底氣,讓“文化走出去”得以最終在節目中實現落地。
令人驚喜的是,借由國際碰撞,《百分百出品》外網舞臺討論度也不斷攀升。
用#Showitall的話題搜索,可以看到泰語等各種語言的帖子表達對這支女團實力的贊許,無數網友認可R.E.D是一支很有才華的團體,從舞臺中感受到她們可以駕馭各種風格。當女團走到越南街頭,登上越南版《披荊斬棘的哥哥》的舞臺,更是讓她們身上青春自信的面貌,走入了當地人心中。
而節目中,見習生們在越南機場等待托運行李的時候,利用碎片化時間復習《Catwalk》的動作細節。當有海外路人被他們的表演征服,上前詢問是不是來自韓國的時候,成員們驕傲地介紹“We are from China”,這無疑成為了一次中國文化出海的具象化體現。
“用實力撐起中國風”而不是“借用中國風包裝實力”。M-POP的形式是融合各類中國文化元素,但M-POP的根基一定是絕對的實力與自信。
回到節目的最開始,當時張藝興在先導片中一本正經介紹M-POP的概念,介紹自己的“宏大格局”時,冷眼還持有保留態度。但臨近《百分百出品》收官之際,回望見習生們一路的舞臺和成長,真正“走出去”的每一步,冷眼確實感受到了一股張藝興“努力努力再努力”似的蠻勁。讓華語團體走向世界是一個很大的命題,一定不是一個女團、一檔節目就能實現的,但冷眼相信《百分百出品》已經在這件事上破局。
7月11日,R.E.D女團即將最終出道。
冷眼也衷心地祝福她們未來一路走花路,期待她們未來創造更多經典的實力舞臺,讓M-POP的風吹得更遠、更久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