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天津一家食用油廠門口,罐車司機正在擦拭卸油口以應付廠家檢查。 新京報記者 韓福濤/攝)
朱文強|文
這兩天大家都在關心我們吃的油是不是安全的問題,這樣的“大事”似乎許久未見。畢竟,油在中國實在太重要了,一旦出了問題,損人損己。
問題就真的出了,而且是出在了運輸環(huán)節(jié),而且還是行內(nèi)公開的秘密——混裝——化工油與食用油同罐。
大家都這么干,這聽起來有點聳人聽聞,更有點惡心。簡單說,就是一些罐車既裝化工油,也裝食用油,期間不需要清洗。就比如報道中所展示的,大量河北邢臺的罐車在剛剛卸完煤制油后,就立即裝上了食用油,可謂無縫銜接。
這事其實根本不在于那個罐子清洗與否,就算他洗了,我也覺得惡心。
新京報這篇調(diào)查報道殺傷力的確有點大,食品安全領域,我們見慣了太多的惡心事,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細細道來,似乎已經(jīng)沒有哪個領域沒出過問題了。
這些事早就習以為常,只不過真的拿到臺面上來品,還是覺得惡心。
今早有看到兩篇舊文,特別舊,一個10年,一個20年。講了個什么事呢?巧了,跟這兩天新京報報道的內(nèi)容類似——罐車拉完危險化學品后又拉食品(食用油)。
合著這事還真就是行業(yè)公開的秘密了唄?合著這油我們吃了至少得有20年唄?
剛剛有個朋友說了一句賊經(jīng)典的話——三百六十行,行行毒死我。
我比她樂觀一些,畢竟這幾十年,誰知道到底吃進了多少“毒”,我們不還是活的好好的。著名的蘇丹紅的醬、硫磺蒸的饅頭,什么瘦肉精、膨化劑……這輩子你要不吃點“毒”絕對妄來一世。
我們不早都淬煉成段譽在世了嗎?有莽牯朱蛤附體,何懼你百毒來襲!
不過,你要沒有段譽的體質(zhì),可能就會比較慘。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2003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當年的不法分子為了節(jié)省成本賺取高額利潤,不惜用劣質(zhì)材料制造劣質(zhì)奶粉,導致上百名兒童營養(yǎng)不良患病,12名兒童死亡。這應該是“大頭娃娃”首次被曝光,但并不是唯一一次,接下來的幾年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停止。
而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成為了大頭娃娃的升級版。一種叫三聚氰胺的化工原料被添加到嬰兒奶粉中以達到國家標準的含氮量,這直接導致全國近30萬兒童受害,4名嬰兒死亡。當年我恰好去采訪了這起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真實情況遠比我們看到的嚴重,那個時候添加三聚氰胺是全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大家都知道。記得當時采訪的一個石家莊奶農(nóng)有點調(diào)侃意味地說,三鹿太不夠意思了,他加那么多干嘛?少加一點也不至于出事。
后來,我記得全國奶企在抽檢中幾乎都中招,是的,你們能叫上名字的著名奶企都偷偷添加三聚氰胺。只有北京一家過關——三元,可能他家做液態(tài)奶的緣故吧。
所謂江湖本如此,沒人能幸免。不過,這次新京報曝光的這起事件能向什么方向發(fā)展也著實不好判斷,畢竟各方大佬都紛紛站出來表態(tài)——我們的油沒問題,就連涉事企業(yè)都聲稱自己的流向市面的油符合國家標準,至于有問題的油去了哪里?反正不是你吃了,就是我吃了,咱也照樣生龍活虎。
說實話,我有點擔心這位勇敢的記者,有些硬骨頭不好啃,特別是這次混裝油所涉及的大佬級企業(yè)。就像當年我和央視的趙普在微博爆出的老酸奶、果凍里添加的工業(yè)明膠很多都是皮革下腳料做的,后來我倆便相繼離開了新聞一線。
我倒是很期待國家有關部門會如何處理這次食品安全危機,畢竟惡心完了我們,總該給點安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