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這是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福禍之道。
天下間既沒有純粹的禍事,也沒有純粹的福事。真實情況是:福中隱藏著禍,禍中也潛藏著福。福能轉化為禍,禍也能轉化為福。
跳出福禍之外便是清靜自在,便是無為,便是道。
假如人們不能把握道,不能找到自身游刃有余、清靜無為的行為狀態,那便會一直處在一種福禍相依的旋渦之中,難以自拔。
人們都喜歡享福,害怕災禍;都希望留住幸福,遠離災禍。但是在現實之中,幸福就像天空劃過的流星,不是想留就能留住的。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一福一禍也是道。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萬物皆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福禍之道也像陰陽之道一樣,潛藏在萬事萬物之中,它們彼此并不會孤立著存在,而是彼此相互倚伏著存在。
陽攀附著陰,陰依附著陽;福倚靠著禍而存在,禍背伏著福而存在。
陰陽循環不息,福禍轉換不休;福沒有了禍,福將不存;禍沒有了福,禍將消亡。
常言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假如把時間線拉長,眼前的福禍、一時一地的得失,都會變得不確定起來。塞翁失馬的故事便是極好的福禍轉換的例子。
福禍轉換不休,然而人們單單只喜歡福,對于禍,則避之唯恐不及。難道人們就不能只留下福而遠離禍嗎?難道福禍轉換就沒有盡頭嗎?
老子也有同問,所以才會說,孰知其極?極,是極致、盡頭之意。福禍的盡頭還是福禍,它并沒有所謂的極盡處,也并沒有所謂的正源處。
正,是正源,是根源,是起始,是正本清源;極,是極盡,是末梢,是終點,是極盡終了。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正,是正源;奇,是變化的奇點。
福有奇正,禍也有奇正。福能轉化為禍,禍也能轉化為福。
正,是起始,是誕生的源點;奇,是極盡、轉化、終了的奇點。奇點就是原點。奇即是正,正復為奇。
奇點,既是過去的終點,也是未來的起點。過去與未來在現實之中交織為奇點。
善,有真善和偽善兩種。真善為善,偽善為妖。福禍相依,真偽相換。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時間拉長,真善之人也并不代表不會轉化為偽善作妖之人。真善之人也并不代表不會犯錯。
總之,天下人的境遇,天下人的福禍、善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其實就是在說:好人能變成壞人,壞人也能變成好人。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何為政?何為民?假如沒有了民,要政何用?所謂政務,只是因為有民心的存在而存在。政因民而存。
假如能夠實現“其民淳淳”,就算“其政悶悶”又有何妨?
假如普天之下“其民缺缺”,就算能夠做到“其政察察”又有什么價值?還有什么意義?
悶悶察察、淳淳缺缺,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要孕育出一批淳淳之民,而不是缺缺之民。
悶,有封閉隔絕、煩悶不痛快之意。察,有洞悉、明察秋毫之意。
淳,有質樸、敦厚,有擔當之意。缺,有破損、不足,不完善之意。
所謂執政為民,其政悶悶察察都無關緊要,真正緊要的是結果,是能不能聚攏民心。
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
所謂一盤散沙、烏合之眾,大多是缺缺之民;
所謂眾志成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多是淳淳之民。
商紂王未必不聰明,霸王項羽未失其勇武,隋煬帝揚廣未必不精明,但是他們帶領的民眾卻悵然若失、興趣缺缺。這便注定了他們的失敗。
霸王項羽更是被一曲楚歌卸掉了爪牙。普天之下,假如“其民缺缺”,一切其它努力幾乎都是白費。
能夠做到人心齊者,非缺缺之民,而只能是淳淳之民。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福一禍、一正一奇、一善一妖,都是道。
孰知其極?陰陽無極,福禍無極,奇正無極,善妖無極,真假無極。無極就是無正。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福與禍、善與妖,就像手心和手背,你無法只要手心不要手背。當你手心里是福,翻手就是禍。
手心與手背在一起,才能組成一只完整的手掌。陰和陽、福和禍、善和妖在一起,也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事物。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們長久以來都迷惑于福禍善妖的關系,始終不得要領。
人們一直癡迷于追求福、討厭禍,吹捧好人、貶低壞人,卻不知道福禍善妖只在翻手之間,二者如陰陽般相生相克,始終如影隨形。
在溫暖的陽光之下,福有禍相伴,善有妖作陪,就像人有影相隨一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普通人不懂得福禍相伴的道理,圣人卻懂得。因此,圣人在面對大方正直的人的時候,卻并不教他割去棱角,從而變得圓滑世故;在面對廉潔吝嗇的人的時候,也并不刺傷他,去教他溫馨自在;
圣人在面對直率坦誠、實誠的人的時候,也并不教他放開手腳、肆無忌憚;在面對光彩、平滑的人的時候,也并不進一步的夸耀、光耀他。
假如把時間線拉長,或者從長遠來看,人們無論擁有什么樣的性格,都會有其好處,也會有其害處。關鍵只在于你正在發揮它的哪一面。
人的心靈、人的性格也是一個陰陽二元統一的有機整體,就像陰陽、福禍、善妖一樣,一體兩面。
福中有禍,禍中有福。常言道:天無絕人之路。無論什么樣的絕路,都會蘊藏著生機。有生機便不再是完全意義上的絕路。
絕滅中蘊藏生機,就像禍中藏福是一樣的道理。
假如“其政悶悶”是禍,“其民淳淳”便是禍中蘊藏的福;
假如“其政察察”是福,“其民缺缺”便是福中蘊藏的禍;
要知道,萬事萬物不僅有陰,還有陽;不僅有善還有妖;不僅有福還有禍。萬物皆負陰而抱陽。這便是福禍之道。萬物皆福禍相隨,陰陽相伴。
民與政的關系,就像陰與陽、福與禍的關系一樣;民為陰,政為陽。陽以陰為本,政以民為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